.

焦作80后夫妻经营包子摊梦想买大房子把父

大象新闻记者耿彩霞河南广电融媒体记者王素娟/文图

华灯初上,夜色迷人,街上充斥着各种叫卖声,熙熙攘攘。一座城市的活力,往往都藏在这喧嚣、热闹、繁华、嘈杂的大街小巷,这就是焦作这座小城的烟火气。

5月29日下午6时许,记者来到焦作市人民路亿祥东郡附近的夜市,人流涌动,档口的灶台上,一串串鱿鱼让人垂涎欲滴,商贩的吆喝声渐起......

今年37岁的孙超和妻子小杨经营着一家包子摊,前来购买包子的顾客络绎不绝,夫妻俩脸上洋溢着灿烂着笑容。

原来,孙超干着理发店的生意。年,3岁的儿子上幼儿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妻子小杨便决定去早餐店学习一门技术,为后期自己开店做准备。

“每天两点多起床,一直上班到中午十一二点,下班回家睡两个小时,再去接孩子放学。”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了两年。后来,因为疫情,小杨工作的那家早餐店关门了,小杨就萌生了自己摆摊的想法。

和面机、压面机、蒸包炉......设备置办齐全之后,小杨更忙了。看着妻子的辛苦,孙超很是心疼,便决定和妻子一起创业,一起卖包子。

29日凌晨两点,闹铃响起,孙超快速的起身按下闹铃,拉开窗帘!打着哈欠叫醒了身边的妻子小杨!随着“哗哗……”水声,他们两个已经收拾好。厨房里,两人一边轻声的聊着家常,一边默契的忙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这边搅拌机隆隆得旋转,那边“当当......”的切菜声响起。小杨熟练的和面、搅拌、揉面、调馅儿,在她的巧手下,摊皮、上馅儿、捏花边儿,几秒钟一个精巧的包子就好了!醒发面十五分钟后,上气蒸包子。

“我们早上一般蒸3、4锅,一锅是7层,一共有20多笼包子,晚上就2锅,十几笼包子,现在基本上都可以卖完。”孙超一边切菜一边和记者聊着。

凌晨四点,第一锅包子出笼了......

孙超将包子几笼几笼的摞在一起从三楼的家运下来,小心翼翼的搬到了贴着“小笼包”招牌的三轮车上,他骑着三轮准备到附近的豫龙商贸城菜市场,这个点儿还不到早上五点。支桌、生火、蒸包子一切流程孙超都很轻车熟路。

“哎,来了,今天吃啥包子。”摆好摊儿不久,迎面来了一位穿着迷彩服的建筑工人,孙超熟悉的打着招呼。

“还要韭菜馅儿的。”大叔笑着说。

“你们的活儿快完工了吧,忙完了又该换地方了。”孙超乐呵呵地说。

“那可不是,之前干干停停,希望以后工地正常施工,能赶紧把活干完......”

凌晨五六点,来这里买包子的基本上都是附近工地的建筑工和环卫工人,绿色和橙色的服装交叉出现在这里,这是他们早上共同的模样。

这座叫焦作的小城开始苏醒,慢慢的街上人流多起来,赶着上班的男女,起早上课的学生,他们又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就这样,孙超回家拉了几个来回,早上出锅的包子基本卖完了。收拾设备、洗锅、洗笼子、洗车等忙完,已经将近中午十一点。

下午6点,夜幕降临,他们又骑着三轮车来到人民路亿祥东郡附近的夜市,跟着其他摊主一起叫卖。支桌、生火、热包子,重复着他们熟悉的生活!

“我们是摊上最年轻的,其他的摊主都是四五十岁,年龄大的都是70多岁。”银白色的路灯下,小杨边忙碌边对记者说。

“等我们再好点,我们想租个大门面房。”“再买个大点的房子,把老家父母接回来,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对于未来,他们也有憧憬。

这辆小小的三轮车,承载着孙超一家生活的希望,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人,期望着过上平凡的好日子,他们诉说着这座小城的烟火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