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钟,杭州笕桥农副产品综合市场一片寂静。
商户还未开门,路上无人,只有门口执勤的三三两两的大白们,在昏暗的路灯下值守。
风吹过,气温降低,无人的市场显得更加冷清。
顺着小巷子走过,沿街空无一人的店面玻璃倒映出人影,路的尽头,是一家名叫“煎饼侠”的包子铺。
这是市场里唯一一家凌晨仍有温暖亮光的小店。
蒸笼揭开,水汽氤氲,一个个洁白的大包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店里几个人手脚不停地揉面、填馅、装袋,不大的小店忙成了这一片漆黑夜色中最明亮的“战场”。
“快,我去拿泡沫箱,再多做一些,他们不够吃。”
“来来来,加油,再蒸一点,这些先赶快装袋。”
老板娘李耀军指挥调度着大家,一个猪肉青菜馅的肉包子,一个萝卜丝的素包子,加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甜豆浆,飞速打包,装进保温的泡沫箱里。
这些包子,是“煎饼侠”包子铺为一路之隔的同心社区的志愿者和大白们准备的爱心早餐。
凌晨4点多,第一波泛着热气的包子送到了。
“你们辛苦了。”送包子的时候,大家都会用这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敬意。
李耀军又抱了三个泡沫箱来装包子,晨光熹微中,这个小个子的女人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志愿者和大白彻夜值守,饿得快,早上天气又凉,包子虽然不值钱,但是肯定管饱。”
她心里最担心的不是这个月的生意,而是凌晨每一位疫情工作人员是否能吃到早餐,包子做的速度能不能更快一点,让每一个大白能尽早吃上。
1】一路之隔的社区被纳入管控
店主一家6口留宿小店
小店作息时间的改变是从上周日(3月13日)开始的。
3月12日,“煎大侠”包子铺正常营业,老板姜坤和老板娘李耀军在店里忙活。
这家小店和杭州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店一样藏身街头巷尾,却给足人间烟火,早餐包子、煎包、煎饺,中午牛肉汤、胡辣汤、各种面,晚上也有白米粥,一碗碗一份份慰藉着人们的胃。
小店老板夫妻俩从早上6点开始做生意,一直会忙到晚上七八点。
生意,是附近同心社区的居民和菜市场的人造就的,邻里街坊是客流的主要来源。
夫妻俩也住在同心社区。
3月12日晚上,正在店里做生意的两夫妻发现社区来了很多“大白”。
社区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纳入管控了。
“事出突然,一下子疫情发生到离自己这么近的地方,说不害怕是假的。”姜坤说,刚好,那天妹妹和妹夫开车过来找自己,妹妹一家的私家车也被管控在了社区。
店里留了六个人,老板和老板娘,老板的妹妹和妹夫,老板的女儿和老板娘的哥哥。
当天晚上,六个人在小店过的夜,“就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会。”
但也因为这次留宿,李耀军亲眼目睹了大白们的辛苦。“晚上冷的,他们就站在门口执勤,虽然有换班,但晚上值班太辛苦了,特别是后半夜,又冷又饿。”
2】别的也不会,最擅长做包子
就给大白们提供免费早餐吧
一次,一位大白走过来问她要点开水,拿来泡泡面。
“我真的心疼了,说要做点煎饺和汤给他,他说不用麻烦,就拿点开水泡泡面就行。”
李耀军一打听,发现大白们的早餐一般是相关人员7点钟送来。
“那个时候我觉得他们肯定饿了,就想着尽自己所能做点我能做的事情吧。”李耀军说得很实在,“我们也不是可以捐款几十万几百万的人家,就想脚踏实地去做些事,别的也不会,最擅长做包子,那就给他们免费提供早餐。”
面粉、馅料,店里有存量,不够的话,姜昆就去后备库存里拿。
“拿的数量我们都没统计过,馅料每天用掉50-60斤,就是想着,只要他们需要多少我们就准备多少。”姜坤负责把面粉从机器里拿出擀平,妹夫流通转运,李耀军和妹妹负责包,李耀军哥哥和女儿负责打包。
3】一些大白坚持要给钱
老板娘:“我们说什么都不要的”
分工合作后,包包子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时间紧张,面饼来不及时间醒面,比起往日更加软糯,“平常我们做包子,面饼会硬一点,蒸出来会有嚼劲一点,现在时间紧张,面饼擀出来就直接用,蒸出来的包子口感就会比较软。”
六个人手脚不停,半夜1点就起床和面准备,凌晨3点第一批包子出炉。
清晨4点,大白们就能品尝到第一波热腾腾的包子。
3月13日第一次送爱心早餐,夫妻俩端着蒸笼过去,把门口执勤的大白们感动坏了,“他们在抗疫群发了视频,说真没想到这么贴心。”
到3月15日,爱心早餐已经持续到了第三天。
“作息比起正常营业要更早一些,往常我们凌晨3点多起床,售卖早餐在早上六七点,现在半夜1点左右起,想尽快早点让他们吃上。”虽然起得更早了,但是店里六个人都说更加有精神了,因为觉得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凌晨的包子铺就像是一个战场,每个人都在加快速度,同心社区面积大,志愿者们也多,李耀军总觉得要是做多一点做快一点,大白就能更快有补给,“不会饿着了”。
一些大白坚持要给李耀军钱,“他们说我们小本生意,一定要付钱,我们说什么也不要的。”
4】小店是苦过来的
不去计较亏了多少钱,相信会雨过天晴
3月15日凌晨小时新闻记者在的这一天,包子铺里的爱心早餐样式丰富了,不仅有菜肉大包子,还有小一点的辣味小笼包以及煎饺。
“早上时间赶,包子做起来快而且保温时间长,如果时间再充裕点,我们想大白们丰富早餐的品类,但是牛肉汤这些汤水的不行,一会儿不吃就不好吃了。”姜坤说。
姜坤年生,李耀军年生,两个人的这家小店去年三月份才开。
“算是夫妻店,最初的一家店是在年开的,环城东路上,后面交给妹妹干了,去年三月份在这边重新开了一家,现在4家店,都是家族里的人开的。”姜坤说,他和妻子没什么文化,能养家糊口的话就得吃苦,开包子店虽然很累但可以养活一家人,他挺知足的:“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一年到头后半夜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最初那阵子,每天站到脚后跟都隐隐作痛。”
靠着勤劳和努力,夫妻俩撑起了属于他们的家。
疫情来之前,小店的包子生意还不错,这几年,受疫情影响,生意有下滑的趋势。
“不过我们不想着挣多少钱,安安乐乐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疫情期间,姜坤刷视频,经常能看到医护人员彻夜帮大家核酸检测:“他们脸上都是压痕,看着心里很感动,现在疫情到家门口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他们做点吃的,其他帮不上什么忙。”
这三天一共送出去多少包子?
李耀军和姜坤说没有仔细算过。
担不担心这一月损失的钱?
“这我倒不担心,损失有的,但我本来就打算疫情到何时,我们爱心包子就做到何时,我很相信杭州政府的,这波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的,这个时间不会很长的。”姜坤说。
天亮,记者离开时,这家小店依然热气腾腾的,给大白们的爱心包子基本送好了。
早上6点多,小店有零星几个顾客上门,两夫妻马上热情迎上去。
那表情,真的充满了活力。
就好像什么都不能打倒他们似的,又好像可以给人很多的力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