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城市‘三件套’‘外滩’在哪儿?不要以为只有市区有,我们这里也有!”57岁的沈良最近逢人便说自己家乡的新变化。他是嘉定新城(马陆镇)众芳社区德富一坊居委的人口信息采集协管员,工作中不忘顺便“科普”嘉定新城的建设成果——远香湖、嘉定图书馆和上海保利大剧院,被称作是嘉定的“三件套”;而远香湖核心区之于嘉定,更是好比陆家嘴之于浦东、外滩之于上海,未来将成集中展示嘉定新城形象风貌的样板区。
让人兴奋的,不只嘉定新城这一个:今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要定位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上海两会会场内,“五大新城”成为热词,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功能要独立复合多元
逐步从超大型城市郊区向综合性节点城市转变
在总规中,上海明确了五大新城“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面向“十四五”,上海的新城有了新目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告诉记者,一个城市是不是独立的节点城市,主要看它在城市群中的功能作用。“从功能上看,前期的新城建设,空间形态是‘跑步扩张’,城市功能却是‘散步培育’,新城功能短板较为突出。今后新城要拥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不过分依赖中心城区或其他周边地区。”马春雷说,“我在嘉定工作时曾有一个形象比喻:新城建设不能成为中心城区‘摊大饼’的边,而要建成“有馅有汤、有滋有味的南翔小笼包式”的城市,不求规模太大,但求功能独立完善。”
与消极被动的“受力”相反,“发力”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说,“新城发力”是对“上海”新城功能要求的深化和拓展,强调城市功能的独立、复合多元。“从新城自身功能体系看,新城逐步从附属城区向独立城市转变;从新城在全市的地位看,逐步从配角向主角转变;从新城在长三角的作用看,逐步从超大型城市郊区向综合性节点城市转变。”
“松江新城不只是松江的,更是上海的、长三角的。面向‘十四五’,松江新城将更好发挥G60科创走廊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在更广区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
“独立”,显然意味着新城应各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市政协委员陆月星认为,五大新城的区位特点、发展基础不一,各自功能定位既要体现共性、互补,又要体现个性、特色。市人大代表张斌也表示,要避免五个新城成为“大而全”的城市,相互同质、缺乏联动。“上海都市圈内各城镇应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合作、经济联系密切的城镇圈发展体系,继而实现城市功能效益最大化。”
上海制造业“主战场”
同步加快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新城产业发展总的定位是要成为上海制造业的主战场,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同步加快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市政协委员朱国建、于秀芬、李贵荣、杨劲松建议,要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增强新城活力。“上海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创新型类企业(尤其是其研发中心)落户新城,将新城打造成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和发展空间。”
市人大代表、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表示,青浦新城要立足“服务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大局,担负起“联动两翼、率先崛起”的新时代新使命。“率先崛起”的重要体现,便是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和城市化、高端化和价值化相融合。
产业发展,最终是为了服务城中之“人”,产城融合是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陆方舟告诉记者,产城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产”与“城”进行功能叠加,两者之间要有机联系,需要不断匹配调整,否则就会出现“居者不职”或“职者不居”的问题。
五大新城目前常住人口规模在30万到75万之间,与各新城启动建设初期相比增加不少,但与市政府《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相比,没能实现预期目标。新城的人口从何而来?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发挥新城作为上海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主战场和蓄水池作用。
市政协委员胡苏云、张宁、刘佳音认为,以往新城出现职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城产业不发达、职位缺少,从而成为产业更聚集、职业更多样的中心城区的“卧城”,造成交通潮汐式人流和脉冲式交通。“新城要发展,就要在全市范围内提高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程度,让新城具备更多的产业和职位,吸引居住者就地工作。”市人大代表沈丽娟建议,市相关部门可下放更多的区域自主审批落户名额,以解决不符合面上政策但确需引进的高技能人才、中高层次青年管理人才落户,提升五大新城的引才自主性。
城市建设“环环相扣”
公共服务配套实用适用让新城市民生活更便利
铺展“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城市意象,建设创新之城、公园之城、数字之城、消费之城、文化创意之都“四城一都”,这是市人大代表、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心中的奉贤新城格局和未来图景。不过目前,对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五大新城还存在一定短板。对此,代表委员们也纷纷给出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永根建议,要完善新城“最后一公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不应是‘一环套一环’而应‘环环相扣’,城市功能和配套分布应更加均匀。公共服务配套应更多考虑实用、适用,如此才能让生活工作在新城的市民‘最后一公里’民生活动更便利。”
市政协委员沈志刚认为,五大新城应重视面向产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土地上建设员工公寓,吸引海内外年轻人来沪就业、创业。
不少代表委员提到,推进五大新城建设应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让市民群众成为新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过程评判者、最大受益者。市政协委员王训国表示,五大新城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议鼓励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积极参与五大新城建设的课题攻关研究,在新城定位、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借助专家智慧。
“新城规划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照搬,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汇聚各方之智。‘建’一座新城不容易,更难的是造城者营城思维、建设理念、工作手势的升级。我们将加大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新城规划建设。”陆方舟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规资局和市发改委正牵头制定“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新城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指导各新城建设。同时,聚焦新城建设的问题和难点,市、区两级相关部门也正在同步开展产业、交通、公共服务、新城规划建设等领域的专项研究,致力于形成综合性的支持新城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政策。(记者茅冠隽胡幸阳)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新城”新内涵,建议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
五大新城建设,让“三双手”同向发力
市规资局和市发改委正牵头制定“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同步开展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