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市,可以说世界各地风味美食,全国各处特色佳肴,都能在上海觅到身影。然而上海也是一座从小渔村慢慢发展壮大的城市,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不起眼的弄堂里还隐藏着一处处老上海独有的味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上海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寻觅的传统特色美食。
黄鱼煨面是上海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也绝对值得我们叫上一碗尝一尝。黄鱼煨面是使用黄鱼、雪里蕻一同煨制的面,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先将大黄鱼片出两片肉,剔尽肉的鱼骨备用。鱼片再切成数段,拌上蛋白、盐及淀粉略腌一下。当年腌制的雪里蕻洗净切碎备用。首先制作高汤,用猪油爆香葱、姜后,放入鱼骨略煎,加料酒、盐和清水大火炖煮10分钟,捞出锅内材料即成。然后将切碎的雪里蕻和黄鱼肉放入高汤小火煨煮,另起锅放入开水汆烫面条,将汆烫后的面条捞起放入高汤同黄鱼雪菜同煮,待面条软烂熟透即可食用。
黄鱼煨面,面汤浓白极鲜,黄鱼嫩,雪菜脆,面条软糯,味道“顶特勒”!
而上海人还有更绝的,就是待到六月份“六月黄”大闸蟹上市的时候,在六月黄的加持下,黄鱼面更是鲜上加鲜。
南翔小笼包是上海最负盛名的一道小吃了。南翔小笼包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诞生于清末同治年间,历史悠久。
南翔小笼的馅心是夹心腿肉做成肉馅,仅撒少许姜末、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其中的皮冻是由猪皮和老母鸡汤炖在一起制成的鲜美异常;小笼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作而成。蒸制好的小笼雪白晶莹,如白兔一般惹人喜爱,雪白的面皮能隐约看到里面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馅,一口咬上去,汤汁四溢,极其诱人。
生煎流行于包邮区,最有名的当属上海生煎。上海人管生煎叫“生煎馒头”,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经最为出名的是“大壶春生煎”,皮香肉嫩,现在出名的有“小杨生煎”等,如今生煎作为上海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
生煎的制作和包子很像,不过包子是蒸,生煎是煎。上海生煎底部煎得金黄,上面撒了一些芝麻、香葱。闻起来香香的,咬一口满嘴汤汁,面皮白、松、软,焦底黄、脆、香,肉馅鲜、嫩、甜,还混有芝麻及葱花的香味,非常受人欢迎。
油墩子是很多上海人儿时的记忆,在街边的小摊上,急切地接过刚出油锅的油墩子,咬上一口,外面酥脆,里面嫩滑,鲜香可口。
油墩子分为两种,素菜馅又称萝卜丝饼,使用萝卜丝拌上面粉等作料制成的,还有甜味的豆沙馅,荤菜馅是用肉馅。制作时将调稀的面糊,倒入少许至椭圆形铁勺中,加葱花和白萝卜丝、鲜肉或豆沙做成的圆团,再浇上一层面糊后入油锅炸。
走油肉是一道传统上海菜,上海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也在这道菜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走油肉主料就是带皮的猪五花条肉,再搭配塔菜、笋或青菜,是最适合下饭的上海家常菜之一。
走油肉制作复杂,将五花条肉洗净后整块下锅,加冷水煮到八成熟出锅,沥干水分抹上酱油和适量醋,起油锅将晾干后的五花肉入锅炸制猪皮起泡,然后捞出将猪皮朝下在热水中浸泡至猪皮涨发起皱,之后从水中捞出入锅蒸制烂熟,取出放凉后,肉皮朝上下刀,切成约半厘米厚的薄片,然后再将切好的肉下锅,加酱油、黄酒、白糖、八角、桂皮和水小火煨煮一下,即成。烧制好的走油肉,表皮结起漂亮的皱纹,肥瘦相间层次完美,色泽红润且酥烂鲜香,肉酥烂而不腻,塔菜或青菜清鲜爽口,还可以搭配水笋、鸡蛋同炖,是年夜饭上最受欢迎的美味。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传统小吃。排骨年糕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浆,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炸制,炸出来的排骨色泽金黄,表面酥脆,肉质鲜嫩。切片的年糕也入油锅炸至表面起泡,然后将炸好的排骨和年糕浇上独具上海风味的浓油赤酱又微甜的酱料即可,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入口糯中发香,略有甜辣味,十分可口。
高桥松饼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四大名点之一,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
高桥松饼是使用面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等为原料,经擦酥、包酥、开酥、插皮子、包馅成型、烘烤、冷却等工序制作而成。高桥松饼表面微黄色,戳记清楚,四周呈乳白色。切开层次分明,皮薄馅多,入口松酥,甜糯。
擂沙圆是上海市乔家栅的特色传统名点之一。相传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楼附近的雷老太摆摊卖汤团,为便于顾客携带熟汤团,她把煮熟的汤团捞起,放在炒熟的赤豆粉中搅拌,这样汤团不再带汤,携带方便,热吃冷食味道都很好,所以得名“雷沙圆”。后来逐渐传开,改名“擂沙圆”,并成为上海传统小吃之一。
擂沙圆既有汤团的美味,又有赤豆的芳香,而且没有汤汤水水,便于携带,软糯爽口,冷热皆宜,深受游客的欢迎。
枫泾丁蹄是上海特色传统名菜。上海枫泾丁蹄采用黑皮纯种“枫泾猪”的后蹄精制而成。这种黑皮猪骨细皮薄,肥瘦适中,佐以绍酒,冰糖,桂皮,丁香等辅料烹制而成。丁蹄煮熟后,外形完整无缺,色泽红亮,肉嫩质细。热吃酥糯而不烂,冷吃浓香不腻,另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