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科技型人造肉公司多数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行业相关研发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目前主要还是实验室阶段。
年9月,初创公司“珍肉”推出了首款人造肉月饼,几乎同一时间,植物猪肉品牌Omnipork也首次在内地公开现身,并计划在10月进行销售。
人造肉正式在中国登堂亮相了。
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NASDAQ:BYND)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飙涨,一度超过百亿美金,国内资本和创业者闻风而动,迅速将目光投向人造肉行业。数据显示,国内经营范围含人造肉的企业超过千家。仅仅4个月,已有多家厂商推出产品。
人造肉分为两种,一是以动物细胞为基础,用培养皿复制出来的动物肉;二是从植物中提取蛋白、脂肪,经加工模仿真肉味道和质地的植物肉。国内面世的人造肉产品主要为后一类型。
炙手可热的人造肉行业,国内玩家也是形形色色,他们真会掀起一场颠覆传统肉类行业的食品革命,还是风口上的概念炒作?为此,我们专门盘点了国内已经出成品的公司。
OmniPork:詹姆斯·卡梅隆也入局
Omnipork首次在内地公开亮相,选择在9月的淘宝造物节,现场提供了猪肉汉堡、狮子头、墨西哥卷等试吃产品。从媒体记者的体验来看,几样产品中,最好吃的是猪肉汉堡,肉质比较鲜嫩,不过会有轻微的大豆味道。
Omnipork是由香港食物科技公司GreenMonday旗下品牌,加拿大食物科研团队历时两年研发,最早年在香港推出,内地计划10月在天猫平台开售。
RightTreat的创始人杨大伟称,计划先过天猫平台试水内地市场的反应,再决定未来是否要在内地建设生产基地与线下门店。Omnipork的研发团队在加拿大,生产基地在泰国。
与其他乘着风口才进入人造肉行业的公司不同,Omnipork的发展过程可谓水到渠成。
杨大伟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已经吃素18年。年,杨大伟成立绿色生活方式平台GreenMonday,通过与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等合作,倡导“周一吃素”活动(GreenMonday)。
此外,GreenMonday还拥有零售与批发、投资、以及食品科技业务,已在香港开设9家GreenCommon绿色生活超市,出售各种素食产品。
BeyondMeat的产品针对欧美市场,主要是欧美人群喜欢的牛肉产品,并不适合亚洲人的饮食习惯。杨大伟说,猪肉是亚洲人群消耗最高一种肉类,亚洲饮食对猪肉的用途跟欧美不一样,不是制作成培根和酱料,亚洲人群喜欢做成肉饼、点心、小笼包和饺子的馅,鱼香茄子等,无数种烹饪方法。
因此,杨大伟的团队在年开始研发植物猪肉产品,年在香港地区推出。首款产品Omnipork是一种形态类似肉馅、对标猪肉口感的植物肉,主要原料是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
其公司员工接受采访时强调,这种植物肉含零胆固醇、无抗生素、无激素,与真猪肉相比,其饱和脂肪要低86%,热量低66%,却能提供更多膳食纤维、%钙质和%铁质。
过去一年,在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很多餐厅都有用Omnipork产品,已进入香港康得思酒店米其林一星粤菜食府“明阁”等知名餐厅的采购列表。
杨大伟说,香港连锁餐饮品牌“大快活”的家餐厅,推出用Omnipork烹饪的麻婆豆腐饭、咖喱肉沫饭等菜品,销量超出预想的10倍。
Omnipork是公司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未来半年内,计划推出第二款和第三款产品,将不是肉馅形态。
据杨大伟透露,公司投资人包括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英国McCartney家族的MaryMcCartney等,并表示有很投资人找到他商谈合作。
珍肉:无从知晓的诺奖团队
珍肉是国内首家亮相的“人造肉”产品的创业公司。9月6日,珍肉在电商渠道推出的人造肉月饼,售价88元/盒,每盒6个,限量盒,三天销售过半。
珍肉成立于年5月,两个月后,获得由天使投资人王展及团队投资的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创始人吕中茗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材料工程学专业出身,热衷健身。在涉足人造肉之前,他曾创办过蛋白棒品牌“腹愁者”,面向健身人群。
企查查数据显示,珍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吕中茗持股80%,联合创始人洪小霁持股20%。洪小霁是个素食爱好者,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温哥华西蒙菲莎大学,同时是香港基金盈信泰资本合伙人。
在产品上,珍肉强调5D的仿真概念,从各方位仿真动物肉。
以月饼为例,主要以豌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具体是通过自然分离提取豌豆浓缩蛋白,以椰子油、橄榄油作为脂肪,将纤维素加入到原料当中,使其具有肌肉的纤维感,再提取植物豆血红蛋白,结合生物发酵技术,赋予其真肉的“血色”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珍肉在人造肉月饼产品介绍信息中提到,研发团队中包含“诺贝尔奖研发团队”,吕中茗公开表示,与中美两所大学有合作,拟建立联合实验室储备技术配方和科技人才,并未提及上述“诺贝尔奖研发团队”所指何人。
Starfield:素食餐厅更出名
Starfield也宣称计划在9月初上线第一款人造肉产品,在12月迭代第二款产品,运营团队多来自创始人吴雁姿旗下的另一家素食餐厅“青苔行星”。
吴雁姿自述,年于深圳创办“青苔行星”,为试探国内消费者对人造肉的接受度,其主打各种“人造蛋白”产品,包括ImpossibleFoods植物肉汉堡。
大众点评显示,该餐厅客单价为93元,位居“深圳素食排行榜”第一名。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青苔行星”为深圳市星期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品牌。吴雁姿和陈穗文在年6月又注册成立了2家公司:深圳市星期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星期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3家公司股权结构相同,吴雁姿持股比例均为80%,陈穗文持股比例均为20%。其中,“星期九”为人造肉品牌Starfield的运营公司。
“植物蛋白肉”产品涉及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难点在于提取高纯度豌豆蛋白,并使植物肉在质感和风味上更接近真肉。珍肉和Starfield品牌成立时间短,没有相关技术背景,缺乏巨额资本加持,很难支撑高昂的技术设备和研发投入。
在产品技术上,两者均选择与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合作。李健教授研究方向专注植物肉风味解析,即利用多种香气物质提取方法结合香气物质稀释分析和重组,得到植物肉相关风味的物质基础。
近期媒体报道称,李健教授承担GFI全球14个植物肉和细胞肉前沿课题之一,目前已鉴定出豌豆蛋白的主要异味物质,正在寻求脱除方法,为植物肉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
背靠产业已成为国内人造肉企业标配:
珍肉和Starfield则与产业链上游的大豆初加工企业或原料贸易商企业合作,年7月,素食“巨头”鸿昶生物科技入股Starfield,为其提供植物肉初期产品的生产工作,珍肉的人造肉月饼也是由国内豌豆蛋白企业双塔食品(SZ:)提供植物蛋白原料。
双塔:造粉丝的站上了风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造肉风潮袭来,A股人造肉概念股的行情被点燃,双塔食品(SZ:)是唯一承认将“人造肉”产品落地的A股上市公司。
双塔食品之前的主营产品是龙口粉丝,制作粉丝需要用豌豆淀粉,豌豆蛋白则沉淀在废水中,后经提取蛋白浆液作为原料生产食用蛋白,找到了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双塔食品自称,其食用蛋白80%为出口,且通过经销商向BeyondMeat供货。
双塔食品的股价,也由4月底的不足4块,一路飙涨,至今股价已涨了一倍多,市值站上亿。
李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美国人造肉,在口感上、风味上、质地上都比中国同类产品要好。中国科技型人造肉公司多数不具备核心技术能力,行业相关研发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目前主要还是实验室阶段。
相比国内的初创公司,国际人造肉的代表企业ImpossibleFoods、BeyondMeat,均已成立多年,且有更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资本力量支撑。
以ImpossibleFoods为例,年诞生于美国,由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O.Brown)主导,联合厨师TalRonnen和奶酪制作者MonteCasino创办,已获得五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比尔·盖茨、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谷歌风投、UBS、淡马锡等,融资规模超7.5亿美元,目前估值近20亿美元,现有的名员工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科学家。
BeyondMeat则已成立10年,创始团队同样具有学术背景,首创人伊桑·布朗(EthanBrown)与密苏里大学的谢富宏博士(Dr.Fu-hungHsieh)和哈罗德·赫夫(HaroldHuff)合作研发人造肉类,后两位长期在研究使用加热、冷却、压力等方法将植物蛋白重新排列成肉类的纤维结构,创新团队超过60人。
虽然长期亏损,BeyondMeat现在的市值依然超过90亿美元。
尽管饱受质疑,在国内,人造肉行业仍吸引掘金者前赴后继,甚至被称作年与“电子烟”并列的两大风口,资本也在不断进入。
比如,6月完成天使轮融资的Vesta,投资方为IMOVentures。Vesta创始人解子涵称,目前植物肉产品第一代雏形已经完成研发,计划年内推出限量供应款,并宣称创始团队参考硅谷食品科技企业配置,包含科研机构食品研究院研究员、三星米其林厨师、世界强企业高分子化学家等等。
至于风口能否持续、谁能跑到最后,产品正陆续上架,大家有机会不妨去试吃下。(作者:李惠琳谭璐,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weixin21c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