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津,在所住的地方,吃,成了一个问题。这周边较为偏僻,饭馆不多,几天来,将这一道街上的几个饭馆都尝了一遍,皆不如意,不合自己口味。刀削面、拉面、馄饨、饸饹面、板面,都吃了一次,但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味道,只是,远在他方,也只能勉强吃下,总不能因此而不食吧?倒不是说他们做得不好,只是不合自己。有道是自己口味自己知,大众之食却不能满足一人之味蕾,若只为一人,那就只能自己调羹了。人不能让环境适应,而只能适应于环境。津门小吃有“三绝”,乃“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我没有去找这些店吃,也没有时间。但是在宾馆附近却有一家包子铺叫“二姑包子”,它只在早上和中午开店营业,生意还不错,于是,中午的时候便去惠顾了一次。包子只有肉馅的,素的已经卖完,本来想吃韭菜鸡蛋的,既然没有那就只能要了二两肉包,这儿的包子论斤卖的,我在不远处的市场里也见到此种情形,不像老家那里是论个卖个。一两有三个左右,以我的饭量,加上一份馄饨,二两包子也就足够了。包子皮薄馅多,一口咬下去,汁水流出,满口余香,味道确实挺不错,馄饨的味道也不错,比前两天吃的那家味道好了很多,可谓有比较才会有高低。但是它和开封小笼包略有不同,开封小笼包是灌汤包,吃的时候要先将包子扎破,然后将汤汁小心翼翼地吸了再吃包子,而这个的汤汁没有灌汤包的烫嘴,它是温的,直接一口咬下去吃就是了。忘记是谁说的,要想在某个城市里吃当地最地道的小吃,就要到名不见经传的巷子里去找,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这样的地方若是没有当地人的领路一般是很难找到的,就如洛阳水席你在“真不同”自然可以吃到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来,但要真正吃地道的,其实还是乡村里那些红白事的时候民间厨师做的,虽没有高档酒店做的那般精致,但绝对是最有味的,因为从那里你可以看到民众的淳朴,已经历史的余味。我在网上搜了一下,二姑包子也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其特点就是皮薄馅靓,是最具传统风味的中华特色美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深受百姓喜爱。今天吃了一次,诚然名不虚传。网上还有其相应的做法,具体如下:材料:瘦肉(四两)、肥肉(一两)、面粉(九两)、滚水(半杯)、椰菜或绍菜叶(数片)调味料:盐、酒(各半茶匙)、生抽、生粉(各两茶匙)、姜茸(一茶匙)、清水(四汤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沾汁料:姜丝(半汤匙)+醋(两汤匙)做法:1、瘦肉及肥肉同剁烂,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分别做成小肉丸。2、面粉筛匀放入大碗中,慢慢加入滚水,迅速拌匀成软粉团,以少许面粉爽手,将粉团搓成长条形,再分切小圆粒,碾薄成圆形粉皮,放入肉丸做成小笼包形状。3、蒸笼涂油,铺上菜叶,再涂油在菜叶上,放入小笼包隔水蒸七至八分钟,拌匀沾汁一同上桌,趁热进食。当然,要做到皮薄馅靓也是有秘诀的。做皮时开粉要用滚水渌熟,皮才软滑,若用生粉就会太干了。馅要有汁才好味,但馅料有水分会很难包,配好后放进雪柜片刻,使油和水分都凝固才包,蒸熟后的包子就会很好味了。不过,我也很清楚,在当地店里吃是一回事,自己动手做又是另一回事,就算网上发布的有做法,在家里做出来的味道和在店里还是不一样的。就好比熬汤一样,同样的作料,同样的食材,自己在家做的和在店里做的肯定不是一个口味,这就是有诀窍在内的,要不然都会做了,都能在家里自得美食了,那些商铺老店们岂不是要关门大吉了?来了天津没能吃到真正的“狗不理”确为遗憾,其实也没什么,不过裹口腹之欲罢了,但能吃到当地这样的包子也可以了。以后还有来的机会,总有品尝的时候。自然,由于初次来此,其他小吃也是同样没有光顾的,但这无所谓。正如李绪鉴先生所说:“在外地能够吃上天津小吃‘三绝’,当然是一快事。但是,到了天津,身临其境,品尝这三样美食,肯定感受不同,别有风味!”我想,这种说法其实适用于任何各地的名小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