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石狮
说到“吃在石狮”,每个人脑海中都会迅速浮现出一幅幅令人垂涎的画面。而说到石狮市锦尚镇厝上村,估计很多人也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一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
新鲜的小笼包即将“出炉”
小笼包,是一道中国传统面点美食,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年间,发展至今形成了不同的口味和形态。6月15日,记者来到石狮市锦尚镇厝上村,拜访“厝上小笼包”第三代传人邱锋利,探寻传统美食小笼包传入石狮后的闽南风味。凌晨1时许
邱锋利前往市区菜市场,采购制作小笼包的各种原材料。他精心挑选一块块新鲜宰杀的猪肉和一把把上好的小葱,这些是制作小笼包必需的主材。当采购结束后回到店里,已经是凌晨4时30分。将精挑的猪肉剁碎
倒入独家调制的酱料
“小笼包看似制作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一件辛苦活。父亲年纪大了,渐渐做不动了。但‘厝上小笼包’是很多石狮人记忆中家乡的味道,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我不想它变成回忆,便选择回家接班。”邱锋利介绍说,今年是他正式接手家族技艺、投身传统风味小吃行业的第二年。虽然仅接手一年,但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于小笼包的制作可谓得心应手,选材、制作等样样精通。完成食材采购后,邱锋利便和母亲傅秀里一起,抓紧制作好当天所要出售的小笼包,以迎接清晨第一拨食客。加入葱花可以提鲜
将葱花和猪肉搅拌均匀
馅料是小笼包的“灵魂”所在。只见邱锋利将精选的猪肉按肥瘦码好,放在砧板上用适当力度剁成肉泥,放置锅内再倒入提前准备好的秘制酱料,随后又倒入葱花。在这期间,邱锋利以巧力不停地搅揉,整个过程大约要花40分钟,这样才能让肉泥与葱花完美融合,酱料完美入味。
凌晨5时许
当天第一锅小笼包的肉馅
才算制作完毕擀制的面皮薄可透光
在不少石狮人印象里,闽南的小笼包与其他地区的小笼包相比,“形似而神不似”。出门在外的石狮人吃外面的小笼包,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个所以然。邱锋利道破了其中的玄机:“闽南人口味偏甜,且轻面食,所以厝上小笼包入味时用的酱料会更甜一些,所使用的面皮也更加轻薄。比如市面上常见的小笼包,面皮一般在10克重左右,而‘厝上小笼包’做到了一张面皮3克重以下。”一人负责包馅一人负责擀面一边说着,邱锋利和母亲傅秀里一边开始分工和面、擀面、包馅、装屉。生意好的话,这个过程要重复一整天。只见傅秀里用右手把肉馅舀进皮子中心,逆时针一转,提拉收褶,一个小笼包一气呵成。邱锋利说:“这样小笼包就算做好了,上蒸笼6分钟就能出桌。”为客人端上美食最近石狮雨水多,但慕名前来品尝“厝上小笼包”的食客依旧一个接一个。有食客说:“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口一个。一屉小笼包、一碗醋肉汤是这里的标配,我已经吃了好多年了。”记者林本鸣李荣鑫
石狮市融媒体中心·石狮日报
石狮融媒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