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
对于喜好美食的中国人来说,吃好早餐,是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的必要条件。
国内一档饮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播出,更是解锁了中国人一百多种早餐的花式吃法,它与同类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有着色泽润亮的食材特写,以及一个个平凡家庭的幸福生活和辛勤劳作的故事。
比如,在武汉的早晨,遇到熟人问候的第一句话准是:“过早了没?”似乎过早和热干面就是武汉人的早餐标志,再如广东人习惯将早餐称之为早茶,街头巷尾的早茶店多的是精致小巧的餐品,里面亦不乏一坐就是很久的人。
在中国,早餐品类丰富,各地特色不一,有的人喜欢薄脆鲜嫩的天津煎饼果子,有的人喜欢酸辣开胃的重庆酸辣粉,有的人则钟爱酥脆汁流的水煎包,总之,喜欢它们的方式有千百种,每一种都够独特。
北京豆汁、广东肠粉、宁波汤圆、上海生煎包、云南小米线、新疆烤包子,总有一样早餐,能唤起你深藏心底的舌尖记忆。
相比古人而言,我们可幸福太多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先民只能“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吃饭毫无规律可言,直至隋唐时期,才有一日三餐之说,但那时的早餐种类选择也很少。
唐代主要以面食为主,包括了几十种饼,如煎饼、蒸饼、汤饼等。有趣的是,在蒸笼中蒸出的面食,包括馒头,都叫做蒸饼。这让人不禁好奇,那古时的包子叫什么呢?
难不成包子还能叫馒头?还果真是如此。现如今,在北方包子就是带馅儿的,没馅儿的叫馒头;而在南方城市里,却习惯将包子称为馒头,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叫法都没错,包子和馒头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呢,叫包子为馒头,也没毛病。
据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所述:“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这里就清晰地道明,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渡水时,用面粉做成人头模样,并用肉做馅,以祭河神,方顺利渡河。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于是就有馒头的起源,但那时的馒头是有馅的,即现在的包子。
到了南宋,《梦粱录》中的“酒肆”就有这样的记载: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等。可以看出,此时已有包子的称呼了,但是依旧给馒头、包子做出具体划分。但据说在此时,因北方战乱,物资匮乏,便有了无馅的馒头,但殷实的南方人家里还是享有带馅的馒头,想必这就是为什么至今江浙一带还将包子称为馒头的缘由吧。
直至清代,包子才终被正名。据《清稗类钞》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此时的北方管无馅的馒头叫馒头,南方管有馅的叫馒头,也叫包子。
如此看来,叫包子为馒头也是有史可依了。想必,后来人们之所以要区分包子和馒头,无非是对馅料要求不同。关于包子馅料的讲究,在宋朝时期就可见一斑。
可见,包子想要成为包子,不仅要食之有味,更要食之有趣,清朝时期流传至今的老字号“狗不理包子”就是典型代表。如今,包子界亦是不缺各式各样的新鲜吃法,如上海生煎包、扬州三丁包、北京庆丰包、西安贾三灌汤包、开封灌汤包、成都韩包子、杭州小笼包、重庆五馅包、广州叉烧包、新疆烤包子.....这些包子,各有千秋,都以各自独有的特色征服了现代人的味蕾。
今天,且让我们一饱眼福吧!
说起包子,怎能不不提及它的灵魂——肉馅。
要知扬州的三丁包,那简直就是包子里的爱马仕,它的特色可就是肉馅。
相传,当年乾隆巡游扬州时,对于早点的要求要达到:“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于是,大厨们苦思冥想,便将海参、鸡肉、猪肉、冬笋、虾组合起来制成“五丁”包子,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这五丁包子就出名了。后来,人们又将这包子加以改进,去掉了海参和虾仁两种食材,便就有了如今家喻户晓的“三丁包”。
这三丁包子咸甜适口,包子皮充分吸收了鸡汤和虾汁的鲜美,一口咬下去,皮软汁鲜,鸡肉丁鲜嫩,猪肉丁肥而不腻,笋丁鲜嫩清脆,再配上一杯茶,别提有多爽口了!当年日本天皇就因品尝了空运到东京的三丁包,因此赞誉它为天下一品。
无独有偶,开封灌汤包自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曾列举包子20余种,其中一种叫“灌浆”,其实就是指灌汤包子,可见宋时期就已有灌汤包的存在,现如今,在开封的大街小巷都有灌汤包的身影,足见人们对于它的喜爱程度。
现在的开封灌汤包尝过的人自是难忘它的鲜美,据说这包子馅做时也极为讲究,为了保证包子可以饱含汤汁,需先将猪肉搅碎,加上作料不停地用手摔打,直至粥状才算合格。吃的时候,你需熟记一个口诀: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先将包子缓缓提起,并用汤勺托住底部,再将包子咬破一个小口,汤汁的鲜美顷刻间便直抵舌尖。
再好的包子馅,也离不开需面皮的呵护。要说这灌汤包的面皮不够紧实,哪还有汤滋味可言。“放下似白菊,提起如灯笼。”人们给予它这样的美赞实属应当。这样娇嫩的外表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了。
灌汤包的面皮可大有讲究,须通过搓、甩、拉、拽等手法,以及三次“贴水”,三次“贴面”的工艺,才能保持饺子皮的光滑与韧劲,这样的饺子皮配上馅才是完美,既不漏汤,又晶莹剔透。
这样的灌汤包,精致且娇嫩,可以说是柔中带刚的典型代表。但吃惯了娇柔滑嫩的汤包外,酥脆的生煎包和烤包子,靠的可就是表皮的酥脆油亮一俘大众欢心。
且看上海生煎包,它的讲究就在于这面皮的酥脆——皮大面白,又软又松,被油煎过的底部黄亮酥脆,混着芝麻和葱香,瞬间让人胃口大开,此时一定要:趁热吃!生煎吃的就是馅和汤汁,看它白嫩的外表下,藏的可是滚烫的灵魂。
轻轻咬一口,饱满的汤汁就会瞬间溢出来,“呲溜”一口将汤汁吸进嘴里,甚是香浓。在轻轻粘上辣椒油或者陈醋,多重口感混合着鲜嫩可口的肉馅,超级满足。(这一点倒是可以和灌汤包相媲美,切记,吃的时候不可心急哦)
在《福布斯》杂志推荐的全球美食中,它能榜上有名,不虚呀!这个在上海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吃几乎也成为人们去上海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南方北方的包子都吃过了,那异域风情的新疆烤包子,你吃过没呢?烤包子在维语中叫做“沙木萨”,它与上海生煎包一样,以外壳酥脆闻名。
包子皮用死面擀成薄薄的方形,再将羊肉丁、羊油、洋葱、孜然粉、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做馅,最后将包子包好贴在馕坑里烤熟,颇具烟火之气。
刚出炉的烤包子,香脆油亮,再咬上一口,皮脆肉嫩,羊肉的香味伴随着味鲜油香的汤汁,甚是满足。可以说,在新疆,烤包子搭配一碗清茶,是大多数人的早餐搭配。这样的生活方式,想必不失为一种人间烟火气吧。
无论生活有多忙碌,记得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