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宋集镇位于西平县和漯河市的交界处,沿着国道东西分布。镇子的中心被一分为二,规模不是很大。顺着往南十公里左右,可到西平县城,往北十公里多,可到漯河市中心,交通很方便。
一个中原小镇,以农业为主,虽然不发达,但这是我的故乡。这里的人民很淳朴,我热爱我的故乡。
镇上的两家早餐店
宋集镇沿着的十字路口,是宋集镇的黄金地段,中心CBD。这个地段,即使是平日里,也会汇集小商小贩,如果是逢着集会节日,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小的时候,也就是千禧年左右。每到过年,从大年二十三开始,宋集镇上就开始熙熙攘攘。等到了大年二十八左右,那可真是摩肩接踵,毫不夸张,热闹!简直挤死个人了。这个路口,西侧是两家大型超市——“珂珂超市”及“洋洋超市”。东侧就是两家早餐店,没有名字吗?好像确实没有,如果有,那也是象征性地随便挂个逍遥胡辣汤之类的。我们更习惯称呼他们为“路南沿儿”和“路北沿儿”。
路北沿儿的那家应该很早了,从我记事开始,这家店就存在,路南的稍晚一些。小小的一个中原小镇,盛不下太多的早餐店。我觉得两家店刚刚好,一家忙不过来,再来一家刚刚好。如果再有第三家,那肯定生意不行,得倒闭。
小镇上开早餐店需要很好的技术吗?我觉得不需要。因为两家店的味道都一般,没有谁比谁更突出。在这穷乡僻壤的农村,好像也不需要太好的美味。只要不太难吃,实惠最重要,农民老百姓嘛,就认这个。
那小镇上的早餐店想要生存下去需要什么?勤劳。早餐店不好做,需要吃苦,尤其是农忙季节。比如收麦子,比如收玉米的时候。之前没有全面普及机械的时候,一到农忙,根本来不及好好吃饭,更不要提再分个劳力去做饭了。镇子附近的,一般都会早上去早餐店卖点包子和油馍。一买就买很多,成兜子成兜子的带回去,也许这就是一天的食物了。
路北沿的那家因为开得早一些,所以也更受欢迎,因为老少爷们对他们家的信任更多。现在主要是个三十多岁、身材略胖的男人在操持,包包子、盛汤、收餐具、洗涮等,由两个女人帮忙,应该是他的老婆和母亲。小镇上经营,请不起那么多人。
他家的小笼包子好吃一些,五块一笼,十多个,所以卖得很火。每到六七点的时候,这个男人就戴着毛巾,一遍又一遍地坐锅、起锅、拾包子卖包子、再坐锅……高峰期时,他用毛巾擦个汗水都得争分夺秒,抢时间。冬天还好一些,不用脖子里搭个毛巾擦汗。数九寒天,他穿个羽绒服开着怀,即便如此,还是满头大汗。
家里的朋友结婚,算好了吉时,让我早上五点去提前帮忙。我特别想去镇上喝点胡辣汤,于是准备去碰碰运气,看有没有。谁知道五点到了店里,里面已经坐了五六个“出树”(伐树卖钱)的汉子,吃得正酣。这还是冬天,如果是夏天,也许这时候都吃过好几拨了也说不定,家里的人真是勤劳!
如今我在郑州工作,差不多每两周回趟老家。周一上班时,因为想早上早点走不堵车,所以都是四点钟起床,四点多一些就出发了。车行驶到镇上我看到两家早餐店已经是灯火通明,冒起了热气。于是我又有几次,提前到三点多钟过去,仍旧是如此!我终于不能再提前了,我起不来,即使定了闹钟也起不来。我真是佩服镇上这两家早餐店的老板,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写在最后
老家西平招商引资很不容易,愿意来投资的也不多。老家也有几个官媒宣传得很卖力,把西平夸成了一朵花儿,可还是没有多少有钱人来投资。
为什么呢?老家肯定有她的不好,但绝不是她的人民不好。很多宣传的媒体总是报道这里的海棠花海、标志性建筑、官员的讲话,我觉得倒不如多拍拍一些真实的农民生活。有钱人见惯了高楼大厦、名山大川,也听多了官话套话,说不定就是喜欢乡村平凡的烟火气息而愿意来投资呢?
不管他们,我是觉得这片土地上的田园农舍风景,商铺小贩的生活面貌,都值得去记录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