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小当家》这部作品中,
包子的出场次数相当高,
甚至在动画中还专门安排了一场关于包子的对决。
面点王罗根的四神海鲜八宝包子,
展现了中华传统面点的讲究和大气,
包子皮用千年老面发酵而得更是展现了包子这一食物的千年底蕴。
而谢师傅的黄金开口笑包子,
则表达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包子这一美食被不断创新和开发,
体现了中华面点的无限可能性。
但真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应该是小当家和谢师傅的烧卖对决中,
小当家最后用一整头猪做出来的宇宙无敌大烧卖,
虽然说是烧卖,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包子。
实际上,这个包裹着一整头猪肉食材的大包子,
表达出了中国包子的一个最大精髓:包容性。
包子这种食物在中国历史悠久,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
因为遇到了云南的瘴气,为了让军队继续前进,
诸葛亮根据当地的风俗祭祀河神,
但因为诸葛亮不忍用人头来祭祀,
因此命人将牛羊肉包在面团里捏成人头模样,
蒸熟后扔到河里祭祀河神。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食物叫做“蛮头”
又有人叫它“馒头”。
因此其实早期的包子不叫包子,而叫馒头。
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地方,
人们还是把包子叫做馒头,
直到清朝开始,包子和馒头才正式分家。
在宋朝时期,
爱吃的宋朝人将包子的花样开发到了新的高度,
根据《梦粱录》记载,
宋朝包子的馅料就几乎不输现在了,
江鱼包儿、蟹肉包儿、水晶包儿、笋肉包儿等,
按照现在的话讲,都是当时的网红包子,人气高着呢。
正如前面所说,包子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美食,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任何馅料,
都可以在包子中找到,
无论是蔬菜、肉类、海鲜还是山珍,
包子都能将其融为自身的风味。
时至今日,包子的种类之多难以估计,
它成为了国内外公认的,
最具代表性的中华美食之一。
叉烧包
灌汤包
蟹黄汤包
小笼包
流沙奶黄包
生煎包
烤包子
都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在吃货的心中,
每个人都有一款自己最爱的包子。
这种美食的可贵之处在于,
它看上去那么普通,那么平民,
但是却能拥有最极致的美味。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一个不知道吃什么的早晨,
包子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