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李蔚
“哎哟,长远没看到的,天竺筷又回来的。”
8月,路过河坊街的人们会发现,杭州四宝之一的天竺筷在清河坊开店了。
老字号新开
在老字号云集的河坊街上,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天竺筷的首家官方店铺崭新亮相。木色小屋的门头上,墨底金字的“天竺筷業”招牌古色古香。四面的宣传海报,以中英双语讲述着天竺筷悠久的历史和故事。
天竺筷早就进入了电商领域,为什么现在来河坊街开线下店?
杭州天竺筷第六代传承人、现任掌门人周生元说,此次回归,也是为了迎接亚运会的召开,展现老字号的良好形象,让“杭州四宝”齐齐整整地等候八方来客。
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和第六代传承人周生元
张小泉剪刀、杭州丝绸、王星记扇子和天竺筷并称为“杭州四宝”。
天竺筷最鼎盛的时候,是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连慈禧都有一双银帽头的“天竺箸”,轻便好用。曾经清河坊一带的大井巷,天竺筷作坊已有一定规模,那时甚至还流传着一句话,“天竺筷出了名,做煞了大井人”。
当时在大井巷里制作天竺筷的是平阿大、平阿二两兄弟,杭州天竺筷的第二代传承人。两人有一手绝活,即用烧红的铁笔直接在筷身上作画,能画出比烫花更为细腻、更生动的人物和山水。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游杭州,周总理就是用天竺筷替代象牙筷作为接待宴席上的餐具,小巧竹筷后来还作为纪念品,送给了客人们。
天竺筷
就这样,天竺筷一直伴随着杭州人的家常烟火。天竺筷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老师说:“从我记事起,家里就用天竺筷吃饭。”
这是很多老杭州的共同记忆,用天竺筷吃饭,一日三餐的记忆都浸润在一片竹香中。
不过,有一段时间,在机械化生产和一次性筷子的冲击下,天竺筷也曾淡出过杭州人的生活。
年起,天竺筷第五代传承人王连道挑头创办了杭州天竺筷厂,在保留天竺筷不刷油漆、天然环保及烫画工艺装饰等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在设计理念和加工工艺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快成古董的天竺筷终于重生了。
用烙花钢板在筷身上烙画
烙笔在筷身上烙画
看似小小的一双天竺筷,从选料到成品须经二十余道工序手作完成。精选野生小径竹,蒸煮去脂,使其不易虫蛀。而外面保留原始竹青,上面又经匠人们精心烙画装饰,既能抗污防霉,又古朴风雅、健康绿色。特别是天竺筷上的烙花,这是将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烙花钢板烧红之后,在烙花机上把花纹一圈圈压到筷子上去。快了、轻了烙不上花纹,慢了、重了烧焦筷料。
如今的店铺里,整齐地展陈着出自非遗传承技艺匠人之手,精心烙画着西湖风景、诗文花鸟等的天竺筷,宛如一件件艺术品。与过去只是单纯复制的烙花相比,现在的天竺筷上有“知味观”的小笼包,“楼外楼”的西湖醋鱼,有“龙井问茶”,有“花港观鱼”,有运河桥下的船来船往。
这双天竺筷,现在走进了奎元馆、羊汤饭店、楼外楼及法云安缦等一众名店名楼里,杭州人之外,更有很多来到此地的人们,执一双美器,品地方佳肴。
天竺筷《西湖十景》
近年来,天竺筷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老字号”。天竺筷厂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省级非遗工坊”等。
今年5月,位于杭州拱墅区沈家路号老字号国潮数字产业园1-的“天竺筷工艺博物馆”正式开馆,欢迎更多人加入“走遍杭州的博物馆我是文博推荐官”活动,一起打卡,一起助力亚运会成功举办,讲好杭州故事。
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里的展示品
天竺筷工艺博物馆里的展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