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老板娘又来了每天给一线送嵊州小笼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4023356023855&wfr=spider&for=pc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史春波

嵊州市甘霖镇上,47岁的党员沈红平有一家包子店,开了十来年,名气挺大的。

往年,天,她的包子店没有一天是关门的。正月里,生意特别好,能赚好几万块钱。但是,今年遇上了疫情。

接到通知,从大年初三开始,沈红平的店不能营业了,但沈红平却更忙了。她做起了爱心包子。

每天给一线人员送自家做的小笼包

每天早晨,风雨无阻,沈红平依然6点多起床,去菜场买来六七十斤的猪肉,揉起面粉,生起炉子……

她请了三四个工人,她的老公和女儿也都来帮忙,平时父女俩也都在外地做包子,手艺不错。

一笼笼热乎乎的嵊州小笼包出炉了,打包后装进两个大泡沫箱,放在沈红平的车里,再加上一些调料,沈红平做起了爱心“外卖员”,送爱心小笼包。

从甘霖镇到嵊州市区,看到有卡口的地方,她就去送,给警察,给医护人员,给志愿者,每人一袋,在路上,遇到环卫工人,她也送。“感恩你们的坚守,我们才能平安在家。”

也有不要的。“我们吃过了,送给没吃过的人吧。”沈红平听了心里也挺温暖。

十几天来,每天如此,有很多人都认得她了,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每天,她穿着一件红马甲,胸前别一枚党员徽章。这是他们两头门志愿队的服装。

“这个老板娘又来了。”环卫工人说。“谢谢,谢谢,我们正好饿了。”

“我们应该谢谢你们。”沈红平这样说。看着他们坐下来吃得津津有味,沈红平挺开心。

包子只送不卖,爱心是相互的

元宵节那天,沈红平没做包子,而是烧了一锅锅的汤圆。“那些在一线工作人员太辛苦了,都不能在家里过节”,她说。

等送完了,她才想起自己的父母家没有送,她每年都送的。她给母亲打电话,老人已经睡觉了。她母亲也很理解,“自己不吃没关系的。”

第二天,她去给父母补送了一份。因为进不去,只能在村口,她让父母出来拿,拍了一张特别的合影。

最远的一次是到了一个乡下,开了一个小时,送到以后,一名村支书给了她三个口罩,“我只有三个了,都给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沈红平很感动,“爱心也是相互的。”有个领导看到她每天在送包子,给她寄来了60个口罩,也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有的卡口也不要沈红平送,怕她走来走去,带来病毒,这些沈红平也都理解。

从镇上到城里,每天送早餐的线路是固定的,送的包子也最多,下午和晚上是按需送。她会接到不少电话,“我们也想吃你的爱心包”,沈红平就会开车送过去。“他们其实不是为了想吃什么,只是为了要一份温暖。”

每天奔走,沈红平的体力也吃不消。有一天,实在太累了,她睡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又出发了。

有代理商来问她要包子,沈红平回复说,没有。代理商问她,你不是每天在送吗。

沈红平说,这些包子不卖的。

有一次,她去菜场,也有人问她:“政府每天给你多少钱?”她指着自己的红马甲说,我是志愿者,没有钱的。

“那你这样要送到什么时候?”“疫情不结束,爱心不停步。”她这样说。

已经送了2万多个,还在不停送

十几天来,她送出了多少包子,她说,没怎么算过。“2万个左右吧。”沈红平不仅送包子,下雨天,她会送自己熬的姜茶,天气热了,她就送饮料。

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总是这样回答:“我是党员,应该做的。”她是年入党的,是当地有名的公益达人,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