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是一种极受中国人喜爱的早餐食品,当然,平时也可以当作小吃或主食食用。
在中国,说起包子,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小笼包、苏杭蟹黄包或是灌汤包,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陕西,有一种叫做“时辰包子”的美食,同样不差。
时辰包子,发源于陕西渭南,以渭南市临渭区所制最为驰名。
据说这时辰包子最初创制于清乾隆年间,但那时还不叫时辰包子。直到光绪二十九年(年),渭南城南出了一位做包子的能手,名叫张坤。这张坤做的包子,味道绵长,每日争相购买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几乎日日排成长龙。
由于购买人数众多,张坤一人所做的包子也是有数的,因此经常一过上午,包子就卖个精光。于是当地人就给这种包子加了“时辰”二字,意为过时不候,再后来,人们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之后过了几十年,又一位叫做王德本的人,所卖时辰包子无论是味道还是形制,都远甚张坤所卖时辰包子,于是人们又称呼这新式的时辰包子为“气死坤包子”。
时辰包子,其本质是猪油包。讲究面细皮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它有六条制作口诀:
“碱酵合适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腻,葱去马耳味不苦,调料配足味浓香,馅不外露要包严,皮薄匀称外美。”
制作时辰包子,和面的方法据说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调整。馅料要用猪板油切丁,然后加调料制成油丁馅,再加上大葱片。而包子的形制则要求包成“僧帽”形。
时辰包子用料讲究、制作严格。看似简单的面粉、猪油、大葱等若干菜料,经过油馅、和面、拌馅、包制等若干工序,却能制作出皮薄馅大、鲜香盈口、油而不腻且回味悠长的美味,实在令人叹服不已。
蒸熟后的时辰包子,小巧玲珑、雪白细腻,内里的猪板油渗入包子底部,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闻之香气袭人,不愧为渭南小吃名品。
“白面细皮僧帽装,油渗外皮呈金黄。香飘招来行人步,油而不腻味道长。”
这是旧时人们对于久负盛名的渭南时辰包子的一首赞美小诗。
时辰包子在制作和售卖过程中,还有着一番讲究,总结起来就是“站得直,准个时,热着吃”。
“站得直”,意为这时辰包子和面时,要和得稍微硬一些,这样包好的包子在蒸熟以后,能够稳稳当当、圆圆润润得立在那里,而不是软趴趴的样子;
“准个时”,是指这时辰包子在售卖时,准时开卖,准时收摊,从不因生意的好坏而任意更改营业时间,而这也是之所以叫做时辰包子的来历,同样也是一种经营美德;
“热着吃”,则是因为这时辰包子是用猪板油做的馅料,只有趁热吃才能体味到其中的香味,若是等它凉了,一则油馅全部凝固,二则味道变得难闻,三则油腻难以下口。
想要吃到正宗的时辰包子,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点,通常最晚不要超过九、十点钟,过了这个时间,也许就连时辰包子的小摊都寻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