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2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嵊州市剡湖街道禹溪村,碰上正走亲访友的丁芝良。他告诉记者,常年在广西开小笼包店,春节难得回来一趟,要与亲朋好友好好聚聚。与丁芝良一样,春节期间,禹溪村在全国各地从事小笼包业的村民纷纷回乡与家人团聚,平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年,22岁的丁芝良带着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到贵州找已在那里开小笼包店的村民屠福元。热情的屠福元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他,之后丁芝良在广西宜山开了第一家小笼包店,后来到江苏徐州开店。村党支部书记张培正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像屠福元和丁芝良这样通过一个带一个、一个帮一个的形式,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开小笼包店,目前村里60%的村民从事小笼包业,年入万元左右,户均收入20万元。如今的禹溪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小笼包专业村。因为小笼包,禹溪村民逐渐富起来。村民朱方洪对此感受很深。朱方洪于年开始从事小笼包行业,一开始把店开在广西,年迁到广东佛山里水镇。“我很快尝到了小笼包的甜头,第一年就赚了1万多元,那时如果在家务农或打零工,一年只有千把块钱的收入。”朱方洪说。之后由于经营有方,朱方洪的生意越来越好,店越开越大,现在每天的营业收入在元左右,除了房租以及人工成本,一年至少赚30万元。而最让朱方洪高兴的是,因为他的小笼包货真价实,备受当地食客好评,店里也常常是顾客盈门。他讲述了一件事:去年春节回家,因为外甥女置办满月酒,回里水镇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刚到那里,就有熟识的顾客告诉他,这些天他和他的包子店成了朋友圈热议的话题。原来,见朱方洪迟迟未开门,大家觉得很奇怪,经营得好好的,难道要转行?听到这些话,朱方洪很欣慰,说明他的包子店在当地影响力已非常大。春节本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但朱方洪还有一个任务,要规划新一年的发展思路。他告诉记者,由于生意兴隆,他已雇了两个人,但人手仍然显得紧张,今年还想再雇一个人。“我还有一个想法,趁着现在嵊州小笼包的名气已在当地打响,客源也十分稳定,想再扩大规模,把店面装修得更漂亮一些。”张培正告诉记者,在他们村,朱方洪的小笼包生意并不算大,年入七八十万元的也有好几户。而小笼包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禹溪村民的生活。如今,几乎家家户户建造了新房,购置了空调、冰箱等家电。与此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明显改善。据张培正介绍,接下去村里将制订关于小笼包产业的下一步发展规划,进一步壮大小笼包产业。据悉,为推进小笼包业的可持续发展,几年前禹溪村就发起成立了嵊州小吃协会,吸收了大批在外从事小笼包产业的嵊州人,小笼包产业逐渐由民间自发的行为转变为一个有组织、有成员的社团法人;嵊州市和剡湖街道多次组织小笼包制作技能比武,召开小笼包产业发展研讨会。去年,嵊州市又启动了“嵊州小吃”全国统标工程,鼓励所有小吃店挂牌“嵊州小吃”,门店进行升级改造。张培正说,根据嵊州市的统一规划,村里也将制定具体的操作措施,就小笼包的挂牌、门店装饰、服务章程编订等方面进行引导,希望禹溪人开的小笼包店就餐环境更舒适,操作更规范标准,生意更兴隆。(原标题《记者走进小笼包专业村禹溪村,回乡的生意人喜笑颜开小笼包的味道有点“甜”》。原作者陈正军。编辑金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