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一屉小笼包!”
冒着热气的蒸炉上垒着一摞蒸笼,码着整整齐齐的,瞧着就舒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搓搓双手,哈一口气,还能吐出一口白雾。“来咯!”笑得一脸亲切的老板闻声而来,利索地拿下一屉包子,还配上一小碗辣椒碟。浓郁地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用力吸一下,温暖又香甜的气味通过鼻腔,很是满足。用筷子夹上一个小笼包,大小一口刚刚好。薄薄的皮还浸出鲜肉蒸出的油印,递到嘴边,牙齿轻轻咬破包子皮,动作轻柔像对待一件珍品,嗦出其中的汤汁再一口吞下。皮薄肉多,肥而不腻,汁水浓郁。
在冬日的早晨,来一屉热腾腾鲜嫩味香的小笼包再合适不过。梁实秋先生曾写过吃包子,“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褶皱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梁先生这段话,写得太美了,也美在美味。看这一段,口水不自觉分泌出来,想了想那味美的小笼包,恨不得一口吞下。
小笼包也是个大称,别看一个小小的包子,分类却是多得五花八门。各地都有其特色,谁也分不出个好坏高低来。包子包容,什么馅儿它都能包裹进去。我好那口皮薄汁水多的灌汤包,包着的是那传统经典的鲜猪肉。取上几两瘦肉,配上少许肥肉,一并剁烂,加入先前备好的调料,揉成小肉丸。接着自然是准备包子皮,备上一些面粉,揉成面团,将面团搓成长条状,再分切成小圆粒,碾成薄薄的圆形面皮,再把肉丸子放进去,捻成小笼包的形状。这就考验师傅的手艺,褶子都是有讲究的。什么手法捻多少道褶子,老师傅心里都有谱。
张开嘴,吞咽吃食,在看到它时的色彩模样,鼻子闻到的香味,凑到鼻尖时满脑子的画面,舌尖的碰触感,咀嚼时分泌唾液带来的味觉。如云流水品尝的动作,带来的是感觉是立体的,多重的。食而知味,美妙的味觉享受和精神体验。一道传统美食,其味道美妙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一个小小的包子,有不少的讲究,背后也许有不少的故事值得探索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