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跟羊肉结下了深仇大恨,或者对大葱有陈年的成见,那么你来到呼和浩特就一定要吃这里的烧麦。
刺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航拍阴山腾格尔所唱的这首北朝民歌里的景色依然没有退色。
草原在呼和浩特,这座阿拉坦汗在明朝才开始兴建的城市,早餐是在一只烧麦的微笑中开始的。
阿拉坦汗晨光微曦,本市的老市民们已经从各自的家中三三俩俩来到烧麦馆。他们和老板打着招呼,老板已经熟知了每一位客人吃多少个,根本不用问。对于面生的客人,老板才会问上一句“要几两”这样的话。
晨光熹微如果老板忙不过来,那些熟客中就会有热心的人帮着沏茶倒水。
吃烧麦有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
烧麦,也被叫做烧卖、稍美、稍卖,她究竟是音译还是意译,虽然被很多人嚷嚷了半天,但是终不可考了。
但这不影响她的迷人。
有一种说法是,早年蒸包子卖的人,把剩下的馅儿和皮儿做了一些开口的包子,夹在抽屉的缝里蒸熟了卖,这样发明了烧卖。
显然这个说法漏洞百出。
首先,包子一定要蒸12~15分钟,这是蒸两屉烧麦的时间。如果把烧麦混在包子里蒸出来,那她一定一出生就夭折了。再者,烧麦的皮儿是十分薄的面皮,而且要比包子皮硬挺。
做包子大多是发面,烧麦皮是不能用发面的。
是而此说不可信。
当然,好吃的烧麦不一定非要追究他的起源。在最讲究的过去,那些民国名流、清朝遗老、当地土著们,也无非对原料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那时候,呼市最讲究的烧麦要河套的面粉、锡盟的羊、武川的胡油,莱芜的姜,大葱要土默川上毕克齐产的,水要用玉泉井的水。
玉泉井有着一个“御马刨井”的传说,那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呼市的一支水脉发源于大青山,那是一种独特的泉水,它不仅会让烧麦亭亭玉立,还能使大砖茶消食化气,增色添香。
御马刨井外地来的朋友通常不会点买烧麦,当烧麦店老板询问吃几两烧麦时,通常会点上半斤或者至少四两,等烧麦一上来傻眼了。原来呼市的烧麦一两是8个,每个都比杭州小笼包子大,而且是纯粹的肉馅。
烧麦有人说这里的一两指的是烧麦皮的面用了一两,看起来也不是很准确,至于为什么管一屉烧麦叫一两,也是打不清的官司。
制作烧麦分为擀皮和拌馅两个环节,你只管吃,所以这里不介绍厨师的工作。
来到呼市,你随便找到任何一家烧麦馆坐下来,老板会率先给你沏上一大壶砖茶。然后明档的窗子里,穿着白大褂的师傅很快就会把皮和馅,弄成莲花一样的烧麦,摆在小笼屉里。
你进可以先喝一杯还不太浓的砖茶水,如果你愿意像本地人那样,也可以在砖茶中加几粒盐。
明档的炉子上,属于你的烧麦已经开始冒出蒸汽,七八分钟后,小笼屉和一团热气在老板的手上向你走来。
我个人的经验,烧麦要趁热吃。
这时你面前的小碟里已经放了一汪陈醋,吃烧麦一定要放醋,即可解腻,又提升烧麦的香味儿。
陈醋你夹起一只烧麦,让它的一侧粘在醋里,然后从这一侧要开一个小口,第一口咬掉三分之一,让面和肉馅在嘴里慢慢的咀嚼,肉粒会让你嚼得更加有滋有味。
这时你要小心翼翼地让开口处对着碟子里的陈醋轻轻粘下去,当陈醋有一些开始进入烧麦馅里时,赶快抬起筷子,去吃第二口。
所有动作要小心,别让烧麦馅滚出来,那些肉粒还是很调皮的。
第二口吃得相对豪爽,烧麦汁儿和陈醋的混合体会沿着牙齿、舌缘像喉咙里蔓延。这是你可能感觉有点腻,没关系,砖茶水已经很浓了,大口喝下一口,油腻的感觉烟消云散了。
砖茶烧麦会吃烧麦的人在吃第三口时还会留有一定的馅,急需与陈醋接触一下,这口烧麦可以不必太讲究,连面带馅囫囵一点也没有关系。
在老呼市市民中,过去曾经流行一种烧麦夹焙子的吃法。
牛舌焙子是一种烤出来的类似烧饼的食物,有人把焙子从中间剖开,让它成为两层,然后将四只烧麦夹进去,像吃肉夹馍那样吃,也是一种很好吃的吃法。
呼市人吃烧麦有点像广东人喝早茶,品尝美食只是其中一个乐趣。
另一大乐趣是他们围在一起谈天说地,上至姜子牙封神,下至区块链技术,无不是他们佐食烧麦的另一种调料。
时间久了,一群烧麦客中还会有所分工,比如某某是提出话题的,某某是负责抬杠子的,某某是和事佬,某某是虔诚的听客,一直做出惊讶的表情……他们会争论起来,有时也会面红耳赤,甚至个别的离席而去。
但是你不用担心,第二天一早你会发现,那个离席而去的人就像前一天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头头地来了,给大家端茶倒水,继续开始新的话题。
在呼市,烧麦馆几乎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两家,有时候一连串会有好几家。在旧城的一些老店里,人们吃的是往日时光,在新城区的街道边,也有人吃的是便捷。
如果你呼市有朋友,头一天晚上和你告别或者打电话给你的时候,一定会说“明天造成一起吃烧麦”这样的话。
不然他就不是好朋友,或者他刚刚来呼市没几天。
靠着窗子,喝着砖茶,吃着烧麦,聊着天,眼睛里远远地会看见大青山的身影横卧在呼和浩特的北边。
大青山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一个部分,如果你还记得王昌龄的《塞下曲》,背上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或者向南看去,背一句“独留青冢向黄昏”,想一想从湖南骑驴来的王昭君美人,不啻于在烧麦之外又收获了新的文化体验。
当然在呼市市区你是看不到王昭君墓,她还在城南的郊外。
南方也有叫烧麦的食物,但是与呼市的不同,它的馅不是羊肉做的,很硬的一个团。
在内蒙,也不是所有的地方烧麦都好吃。
我个人的体验,吃烧麦在呼市,如果向西走,最好别过了包头,实在要再远点,不能超出鄂尔多斯和乌海了。
因为离开阴山越远,烧麦就没有那么可口了。
这些年也有人把烧麦卖到京城里,精明的老板会把呼和浩特的水带过去和面,能保持原来的滋味。
但是,如果失去了呼和浩特周遭的景致和晋北口音影响下的环境音,苛刻的人还是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我从80年代起开始吃呼市的烧麦,有一天心中所动,涂鸦一首诗,居然还圈子里流行起来。
现在抄录如下。
《烧麦颂》
姊妹八袅袅,
出浴一屉惊。
摇曳柳风起,
举箸对娉婷。
羊鲜需葱好,
皮薄如雪凝。
拢口将未闭,
含香齿来擎。
七分火犹旺,
一口汁正浓。
着醋羞欲泛,
佐茶喜相逢。
裾上三更犹带梦,
怀里原野太葱茏。
诸友安闲无他事,
日上三竿话不停。
为此不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