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的起源应该在江浙一带,上海的“南翔”可能也是发源于那里。扬州灌汤包是江苏省的名点。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西安最普及的面点就数灌汤包了,灌汤包本身南方的特色小吃,但是善于制作面食的西安人,吸收了灌汤包制作方法引进了西安,并将它加以改良,使它成为一款备受欢迎的西安特色小吃。西安的灌汤包与南方的不同点在于:南方的包子要用到很好的肉汤,冻成肉冻然后包进去,这样蒸之后里面就是一兜汤;而西安的包子是用肉汤打成肉馅,打的要稀一些,汤相对少一些,但是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因为北方人吃饭讲究实在,要是吃个包子相当于喝水,那北方人接受不了,因为不容易吃饱。这样的改良让食客既能体会到南方饮食的风味,又能保留北方的饮食特色。
灌汤包,俗称汤包,也称灌汤小笼包,是汉族西关小吃,起源于北宋时期,流行于中国各地。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当时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灌汤包外形美,其内容也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灌汤包的特点一是馅嫩,二是汤鲜。要做到这两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馅料的打制,需要先用小火将猪骨煨制6小时以上来制成打馅的高汤。然后将高汤加入肉馅中打制馅料,这样高汤的醇与肉馅的鲜便混合到一起了。打馅的时候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打,如果不顺着一个方向,馅就会泄,这样做出来的馅就没有味道。包灌汤包的时候,手速要快,因为北方的馅料并没有冻成肉冻,只是一个汤的状态,要是手速过慢,则包的会漏出来。当然包的时候也是要使用巧劲,因为灌汤包的皮比较薄,容易弄破。
吃灌汤包子,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灌汤包子皮薄,吃时不可心急,因为里面的汤非常烫。吃的时候首先要破一个小口,对着口轻轻吹,使里面的汤汁温度降下来。待到温度稍凉的时候,可用嘴轻轻吮,小口小口的吸着里面的汤汁,就像是在品味一道非常鲜美的汤。等到里面的汤吮完,便可一口将皮吃完。唇齿留香,让人食指大动,想吃下一个。心急的人往往急不可耐的吃第二个,结果却烫到嘴,发现自己忘记了吃这个不可心急的规矩。这时他们才发现,这篇文章的标题的小内涵,小心心不可鲁莽,要耐心对待。总而言之,不同的地区都有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份美味。走过路过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身边的种种美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