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豫菜,估计大多数人印象中,要么是河南烩面、酸汤面叶、胡辣汤,要么是乡下红白喜事的水席,正正经经能叫上菜名的几道菜品,都有山东鲁菜的影子,郑州烤鸭直接就是北京烤鸭的山寨版,在外省的餐饮街上,极难见到标榜为河南风味的餐馆。
仿佛历史跟河南人开了一个大玩笑,中国最早的一位著名厨子叫伊尹,他也是商朝的一位宰相,河南开封杞县人,年前创五味调和之说,开启了中国烹饪史的先河。
到了宋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开始井喷式的发展,当时中国的核心就在河南开封,大家都见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情景,那就是中国古代的超级城市“开封”。当时皇家菜品就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鸠子、石首鱼、海盐蛇鲊、煎三色鲜、煎卧鸟、湖鱼、糊炒田鸡、鸡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鱼、蝤蛑签……之类。
在宋代的河南开封,城市的公众饮食制度已有条不紊地建设起来,十分周到,像在什么样的季节吃什么样的食物,已约定俗成:元日的元阳茧,上元的油画明珠,人日的六上菜,二月十五的涅兜,上巳的手里行厨,寒食的冬凌,四月八日的指天馂馅,重五的如意圆,伏日的绿荷包子,二社的辣鸡鸾,七夕的罗糇罗饭,中秋的玩月羹,中元的盂兰饼馅,重九的米锦,冬至的宜盘,腊月的萱草面,腊八的法玉科斗……这些“节食”,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市民,无一例外,都予遵循,只不过在质量上和排场上有所区别。
我们再把话题扯回来,发源于开封的豫菜,因地处九州之中,一直秉承着中国烹饪的基本传统:中与和。“中”是指豫菜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而居东西南北之中;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和”是指溶东西南北为一体,为一统,溶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而求一和。
豫菜,那为什么到今天就衰落了呢?说起来,豫菜的历史不仅不是一片苍白,还曾风光无限。北宋汴梁自不必说,就在上世纪前半页,豫菜的地位还可以与鲁菜相媲美,并且全中国最早的餐饮连锁店就是豫菜馆厚德福。那么,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豫菜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川、鲁、粤、淮扬、闽、浙、湘、徽”,这是中国人熟知的八大菜系,也算是中餐的代表。即使是八大菜系之外的地区,提起一些代表菜,很多人往往也能脱口而出,例如东北的锅包肉、贵州的酸汤鱼、西北的手把肉……然而说到河南,不少人都接不下去。
在这个全民自称“吃货”的年代,豫菜几乎很少引人注意,代表菜品更是寥寥无几。前几年《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涉及到河南美食,除了黄河鲤鱼焙面之外,很多地方都是轻描淡写。 事实上,无论是问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河南当地到底有什么代表性美食,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烩面”。可在当地美食家、大厨眼中,这是对豫菜赤裸裸的羞辱,烩面只是一种小吃,怎么能代表河南美食,只有那些大菜、名菜、硬菜才能算。可令人尴尬的是,没什么人都说出几道豫菜名菜。
其实河南也有不少名菜,豫菜特色是中扒(扒菜)、西水(水席)、南锅(锅鸡、锅鱼)、北面(面食、馅饭)。例如:黄河鲤鱼焙面、牡丹燕菜、白扒广肚、炸紫酥肉、锅贴豆腐、翡翠鱼丝、卤煮黄香管、决明兜子、芙蓉海参、果汁龙鳞虾、三鲜铁锅烤蛋、煎扣青鱼头尾、桶子鸡、河南烧鸡、开封灌汤小笼包、甜美宜人的开花馍、外酥里嫩的鸡蛋灌饼,以及拉面、壮馍、土馍、菜盒、蒸饺、锅贴、煎包、烩面、焖饼、水花糖糕等琳琅满目的小吃,展现了中原烹饪文明的广博与深厚。
然而风水轮流转,泱泱中原大省的河南,为中华文明之本,遵循中庸之道,调和鼎鼐,包溶五味,追求豫菜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烹饪风格,然而最近二三十年,能吸引人的美食都是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或是极致的味道,无论是四川湖南的麻辣、还是粤菜闽菜海鲜水产的鲜美、淮扬菜的精致美丽、东北菜的豪放粗犷……而豫菜的口味居中,反而让自己没有了特色,无法给食客留下深刻印象,变成了不尴不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