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这样吃最河南美食家大雄

都说南粉北面,但在没有到过北方或者没有到过南方之前,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到了南方或是北方以后,才会隐约发现这两者的区别,继而发现区别很大,连盐巴、辣椒、香菜,似乎都是不同的,再继而,又觉得其中会有一些相同之处,那是在久了。在得更久,又觉得南北差异真正是大,惯吃面食、或是惯吃米粉、米线的肠胃,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而有所改变,即使早已经爱上了异地的饮食,最柔软、最经不起诱惑的那一块地方,永远留给家乡的面线,或是面食。

烩面

做烩面没有一定标准,羊肉的有,牛肉的有,三鲜的五鲜的,家常的,饭店的,路边摊的,只要好吃,巷子再深,河南人也能把它吃出名头来。烩面搭着糖蒜,再撒点香菜,河南人光是想象出这个画面就要淌口水。

你要是问埋头在面碗前西里呼噜大吃特吃的河南人,这烩面到底好吃在哪儿?河南人在一秒钟内感慨万千,嘴张了张却终究不说出什么来,因为他们立马就得出了判断:这是怎么讲也讲不清楚的。不如请你坐在旁边吃一碗,连汤都喝去一半,总比我讲的强吧。到那时候,河南人倒是要为难为难你:你说说吧,烩面到底好吃在哪儿。

胡辣汤

北方人可能想不到,胡辣汤在一些南方人看来基本就是黑暗料理。首先,名字还不错,可以想象出和酸辣汤的鲜香酸爽差不多的香气,那些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把面食当饭的人,就会想着胡辣汤下饭应该不错,可等到真正见到胡辣汤的样子,犯难了,是吃呢,还是不吃?这不是一碗勾芡汤吗?浓稠稠的,像糖稀像绸缎,可就是不像一碗好吃的东西。它是甜的吗?甜咸的?一想到是甜咸口的,又筛下去一批南方人。

被糖醋汁惊吓过的人,面对这样一碗,是更很难下口的,看见本地人吃的大汗淋漓、欲罢不能,心里挣扎得不行,抱着就义的决心抿一口,一点点的咽下去,恩?怎么,香香的,不那么奇怪,再抿一口,这次确定了,能吃!接下来就开始大口吞咽了,喝下去半碗,发现本地人是就着烙馍、油炸饼吃,那么就照样买上两块来,搀和着吃,吃完也有点意犹未尽,心里早已经确定了:胡辣汤,好吃!照这样子,北方的其他食物大可以都尝尝嘛。

南方人初看胡辣汤,大多以为是甜的,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是很多南方人吃胡辣汤的一个大坎。

油馍头

类似油条,不是油条,面更充实,圆的椭圆的长条形的没有形状的,粗看起来就是炸发了的面疙瘩,实际倒也是,但是面香,什么都不放,这股面香都能把你吸引到摊子旁边去,等着吃新鲜出锅的。要是恰好附近小摊上就有好吃的胡辣汤,嘿,那就啥也不说了,吃它个走不动道再说。

小笼包

南方的汤包出名,北方的汤包也不赖,各有千秋。河南的小笼包分汤包和普通小笼,做的好的,既好吃又精致,乍一眼,南派手法和北派技巧都分不出来,要咬开来,吃到里头的馅儿,大抵才能辨出南北来。冬天,热腾腾的来上一笼小包子,卸下手套棉服,搓搓手,一鼓作气吃完,嘴里的热气和蒸笼上的热气仿佛是一个温度的,瞬间就暖和上来了。吃完又重新把手套棉服装备上,外面就算是下雪了,走出好几里地去,手心还是热乎乎的,攒着吃进去的热气。

枣馍

以前,一个村子的人,除了婚丧大事、节令尝新,很少聚到一起来吃喝。除了这两个时候,就数年前村子里最热闹,这家端板凳,那家理桌子,男青年从公房里收拾出两人合抱都抱不圆的一个个大蒸笼来,妇女们忙着打水洗锅生火,一村人和和气气,笑意融融的,准备蒸馍吃了。

馍上点上红枣,更加喜气,捏出十二生肖的形状,连不知事的小孩子也快活起来了:就快过年喽。

连汤肉片

连汤肉片是洛阳水席的一道菜,也是最方便做家常了的菜,汤水连带,成品像不辣的水煮肉片,汁水收干些,就像小炒肉片,样子和香味都是很馋人的那种,日常烟火饮食的味道。

黄焖鱼

小鱼或是青鱼切段,拖面糊炸香,再到卤汤里焖煮制成,感觉居然有点北京卤煮的意思。

红焖羊肉

无论是涮的、清汤、红汤、白切、生焖,北方的冬天,大多少不了一口羊肉。

卤味

豆沫

小米磨浆,和煮熟的花生、黄豆、海带、粉条等煮成糊糊,这豆沫吃的也是咸口。不用汤勺,直接转着碗吃,才叫够味。

鸡蛋面汤

南方吃鸡蛋醪糟,河南与之相对应的可能就是甜面汤,这是一种经过醒面、洗面,加蛋液调煮出来的蛋花汤,不放油,更不放糖,偶尔放点盐。这也是让南方人摸头不着脑的食物,有语言上的也有习惯上的理解障碍。

此处抛砖引玉,需要补充的还很多,欢迎大家交流!

(图片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