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议论ldquo17岁男孩事件r

1

周二晚上,因为加班写访谈的推文,所以我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

一进家门,发现卧室的小夜灯还亮着。

我换了鞋,刚走到卧室门口,就听到包子爸特别生气地在吼:“小笼包,你就别睡。明天继续迟到好了。”

一开始我有点纳闷儿,因为包子爸很少发火。

但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缘由。

周一我出差,从北京到家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

孩子们执意等我,所以全家都睡得比较晚。

周二早晨,谁都没听到闹铃,然后,小包子便华丽丽的迟到了。

所以,包子爸希望小笼包晚上早睡,第二天早起。

但很显然,小笼包没有配合。

我给包子爸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去客厅。

然后我坐到小笼包的床头,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现在已经十一点了,能告诉我,你不睡觉,是有什么事儿吗?”

小包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用小手扯过被子角,挡住半张小脸,“嗯,我在等妈妈。我有件事想告诉你!”

“哦,原来是在等妈妈。那你想告诉妈妈什么事儿?妈妈听着,你说说看。”

“妈妈,我想告诉你,今天在幼儿园里,老师问问题,我举手了,我举了好几次呢,不过老师没有叫我。”

小包子在幼儿园一直话不多,也很少举手主动发言。

有时候问她为啥不举手,她就说她还没想好呢。

前两天,我们在讲《在教室里说错了也没关系》的时候,我告诉她:“其实有时候答案不需要特别完美,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就很好。

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通过讨论之后,就会进一步找到正确的答案。”

当时,小包子只是一个劲儿看着我嘿嘿地笑,没有说话。

我以为她没有在意。

原来,她不仅听进去了,还努力前行了一小步。

所以,那个晚上,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我分享她的喜悦和自豪。

我把她的小手紧紧握在我的掌心,“哇,小笼包勇敢地举手了,这真是今天妈妈听到的最棒的消息。”

“可是老师没有叫我……”

“没关系,小朋友很多,老师看不到很正常。下次你可以试着再举高一点儿。”

看到小笼包点点头,情绪慢慢好转,我继续说:“小包子可以想想,下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除了一直等,有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呢?比如,可以让爸爸转告妈妈!”

抛砖引玉有了效果。

小包子在托着下巴想了几秒后,兴奋地拍手喊,“我知道啦!还可以用手机拍个视频,把想说的话录下来,等妈妈回来了自己看”;

“还可以早晨早一点儿起床,告诉妈妈。”

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这些点子真不错,下次都可以试试。妈妈也很期待看到你的视频呢。”

小笼包终于笑了,从枕头边摸出她最近特别喜欢的一本诗集,“妈妈,你能给我读两首诗吗?”

我说,“好,那妈妈给你读,你闭着眼睛听。”

“旧纱门能有多大响儿?

看你用多大力气撞。

面包能有多少片?

看你切得有多薄。

一天能有多么好?

看你怎么把它过。

……”

读了不过四五页,小包子便睡着了。

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不开心或委屈了,一定掉眼泪给你看。

但只要被倾听、被理解、被接纳,情绪就会很快修复——又会没心没肺地钻进你怀里笑,像只小猪一样,睡得呼噜噜。

2

那晚,和包子爸聊起这件事。

包子爸说,他其实当时听完小包子和我的对话后,心里就开始内疚了。

他当时只想让包子早点睡!

早点睡才能早点起;

早点睡他才能去忙工作。

因为第二天有个采访,他还有很多资料需要查,有提纲需要写。

他根本没想到包子是在等我。

更没想到,等我的原因是为了分享一件对小包子来说,特别重要的事儿。

如果他刚才能了解到这些,情绪可能就不会失控,不会吵孩子吼,而是去想更好的解决办法。

的确。

如果我们认定孩子是故意不听话,是在和我们作对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烦躁和生气。

相反,如果我们从一开始,想到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某个需要,就会在心里生出更多的慈悲。

也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上,和孩子建立更深的联结和理解。

孩子们(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都渴望得到倾听和理解。

期望别人了解到什么事真正在影响他们。

所以,当我们和孩子用这种方式相互倾听的时候,我们更容易产生换位思考,让两个人都愿意去找到一种满足彼此需要的方法。

也许就像我和小笼包一起想到那三个办法:

让爸爸传达、用手机拍视频,第二天早一点起床告诉妈妈。

或者还可以还孩子一起约定一个时间,等到几点钟,如果妈妈还不回来,就先睡觉。

当孩子们得到了尊重和体贴的倾听,并从中感受到了这一切带给他们的放松和希望,那么下一次,他们就还会与我们交流。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会接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

他们是有能力和办法的,是能够从何种情形中总结经验的。

至于包子爸。

我安慰他说,其实不需要内疚,又带娃又工作,本身就很不容易。

我们不能苛求自己,正如我们不想苛求孩子。

不过,可以用比吼叫生气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告诉小笼包:

“现在已经十点多了,是我们的睡觉时间,但你还在看书。我担心你明早起床晚,会迟到。

还有,我的安排是你睡着之后处理工作,我希望你能按照约定去睡觉。”

当然,这只是向孩子说出我们的情绪。

也就是说,我们说完后,孩子还有可能不想去睡觉。

但当我们向孩子真实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后,我们的情绪便会得到的舒缓。

我们更容易冷静下来,和孩子建立联结,聚焦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实,孩子们也并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能跟随着他们的脚步,不断学习、观察、思考、互动,然后日益丰富、有爱有趣的你。

说到底,他们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陪伴和成长,就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ps.

今天本来想写写“十七岁男孩跳桥”的事情的。

但反复看了几次视频,越看胸口越堵得慌,越看不知道如何落笔。

我不想评判男孩是否脆弱。

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定是带着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的。

能让他毫不留恋纵身跃下大桥,绝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

我也不想说任何责怪妈妈话。

十月怀胎,十七年的养育,此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她更痛。

所以,比起传播那个让人痛心疾首的视频。

我觉得我能做的更重要的事,就是尽我所能,去分享一些父母自我成长、情绪管理、沟通与倾听的内容。

真的希望世界上,能多一些、再多一些愿意主动学习的父母,少一些、再少一些因“爱”受伤的孩子。

最后,推荐这本《非暴力沟通亲子篇》。

书中会教给我们如何去尊重、如何倾听、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