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上海话里,
并没有"包子"这一说法。
不管是有馅的,还是没有馅的,
上海人一律叫"馒头"。
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
生煎馒头、小笼馒头、
花卷馒头、刀切馒头,
花头精老老透额。
特别是
那一笼热气腾腾的小笼馒头,
不愧是上海的一张美食名片!
不仅在上海人的心里
始终占据着相当高的地位,
甚至不少的外地游客来到上海,
第一件事就说要尝尝上海小笼~
而北方人意义上的没有馅的馒头,
上海人则称之为
淡馒头、实心馒头或者高庄馒头。
今天,
小侬又请来了老朋友王蔚爷叔
用上海闲话搭大家讲讲
上海人眼里的馒头和包子~
王蔚爷叔是新民晚报的首席记者,
平时也特别喜欢钻研上海方言~
大家和小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上海人为啥把包子叫做馒头
文/朗读新民晚报王蔚
西北风要刮起来了。冷得来缩缩抖的辰光,如果来一客小笼,来一客生煎,来一客双档,吃到肚皮里,热到心头里,真的不要太惬意哦。小笼,就是小笼馒头;生煎,就是生煎馒头。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小笼包子、生煎包子。经常听外地人或新上海人调侃阿拉,说你们上海人,把馒头叫馒头,把包子也叫馒头,什么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甚至还有花卷馒头。外地人听得蛮仔细的,正宗上海闲话,真的是把包子统统都叫做馒头的。上海人还有个发明,把北方人称的馒头,就是里面没有馅子的馒头,叫做淡馒头。北方人或许还有个习惯思维,就是上海人是吃米饭的,不爱吃包子、馒头。这又错了。上海人吃包子,可能是全中国最精致的。小笼馒头,就是一种典型的海派美食。上海的小笼馒头,最出名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南翔小笼。最近,南翔镇上的一家老字号南翔小笼馒头店,与老城隍庙里的豫园南翔馒头店打起了官司,说到底,就是为了争谁最正宗。《上海名镇志》里记载:“原名紧酵小笼大肉馒头,又称南翔大馒头,大是因其馅大而称。传至今日已有多年历史,由南翔镇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始创。”而在百度“上海南翔小笼包”词条里写到:20年代初期南翔镇一位姓吴的经营者在上海城隍庙开设了“长兴馒头店”(后改为“南翔馒头店”),专门制售“翔式”馒头,很快便闻名上海。其实,食客心里是老笃定的,我觉得好吃就去吃,我觉得不好吃就不去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餐饮科技水平也高了。谁说吃小笼一定要吃你“翔式”馒头?就好比,以前苏州豆腐干、无锡肉骨头、常州萝卜干、镇江水晶肴蹄、南京盐水鸭,一路向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现在,许多地方特色食品为什么生意越来越清淡了?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你的这些食品又不是什么高科技,说穿了技术含量不高的,所谓的秘方,也是极其容易破解的。我就不信,上海人做不出好吃的豆腐干、苏州人腌的萝卜干就不好吃。▲顾客正在品尝白玉兰小笼上世纪80年代后期,普陀区的白玉兰小笼食客盈门,咬一口,飘出麻油香气,回味无穷。富春也是老牌子了,我觉得也很好吃。长宁区仙霞路上有家小笼店,名气也蛮响,味道也不错。其实,只要用料好、用心做,小笼馒头做得好吃并不难,又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价廉物美是做小笼馒头的正道,不要弄得跟啥啥啥包子一样,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按照正统的工艺,南翔小笼是不加葱、蒜的。吃的时候,如果配以一小碟香醋、一小碟姜丝,就太赞了。有一次,我请一位北方朋友去一家名气相当响、天天排长队的店里吃小笼,姜丝是要收钱的。看到菜单,我的朋友大吃一惊,用北方话说:“咋地啦,生姜丝也卖得贼贵啊。”同桌的上海朋友立即解释说:“可能是店家知道我们上海人从来不说‘姜丝贵’的吧。”北方朋友听得莫名其妙,我倒是哈哈大笑。真的呀,上海人是不会说“姜丝贵”这三个人吓人的字的。王蔚爷叔真是太幽默了~不信?“姜丝贵”这三个字,你用上海话读读?哈哈哈哈哈~在上海,好吃的馒头真的有很多~随便举个栗子:万寿斋的小笼馒头大壶春的生煎馒头又一村的肉馒头还有绿杨村的菜馒头……你最爱哪家的馒头呢?欢迎大小吃货朋友移步留言区发言哦!往期回顾↓↓↓音频及文章,由新民晚报首席记者王蔚授权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冒犯,敬请联系。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主页面底部菜单,可阅读完整版权声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