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古镇的文化力量让生活因古镇而有滋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10月28日下午,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解放日报社指导,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主办的“品‘味’古镇的文化力量”——南翔·槎溪讲坛在南翔老街正式举行。嘉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等领导出席活动。

南翔位于嘉定区东南部,因境内有上、中、下三条槎浦古称“槎溪”,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镇,拥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南翔镇以小笼为支点,借助音乐剧、动漫等载体,不断撬动南翔古镇创新发展。聚焦“古镇的文化力量”,本次南翔·槎溪讲坛旨在探讨古镇文化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软实力建设的独特贡献,为保护传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脉、进一步以文化赋能“五个新城”建设建言献策。

 “古镇发展,物质与精神都不能‘断流’”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葛剑雄

江南古镇因何而繁荣?我认为,“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在没有现代供水系统的情况下,人们唯有依河而居,才能更方便地从事农业生产。江南地区河道密集,因此古镇繁多。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最早也是在江边诞生的。

河,不仅哺育了周边农户,还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养分。物流是商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受限于道路建设技术的不成熟,古代陆运成本高昂。相较而言,水路四通八达,水运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商业往往能够在依河而建的古镇中蓬勃发展,并吸引更多人汇聚于此。

河,织出了江南古镇“人流”和“物流”,也织出了江南古镇美好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让更多名人富商选择于江南古镇定居,另一方面也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艺术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辈出,灿若繁星。再加上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将先进文化带入江南,并与本地文化产生有机融合,渐渐的,江南古镇日益繁荣,成为了“能不忆江南”的好地方。在此过程中,江南古镇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发展机制,即使有些古镇因战事而毁,但只要机制还在,古镇就能恢复如初,生生不息。

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造就着一方水土的“精气神”。河流为江南古镇送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人则赋予了江南古镇文化的内涵。从物质上而言,江南土地高密度利用,农户精耕细作种植经济作物,生活却极尽节俭,讲究“物尽其用”。因此,发展的关键词是“精细”。从“人”来看,江南农民“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江南商贾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勤劳刻苦”是江南人的特质。

事实上,今天我们讲古镇的传承与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找准自己的独特定位,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发力,守护好江南文化的共同记忆。物质层面,要进一步做到“精细”,要保护好古镇水系环境,不能造成河道污染、阻塞,让潺潺流水成为江南古镇的一张名片;精神层面,要发扬“勤劳刻苦”的精神,对以往的一些文化标志、文化品牌进行创新性传承,从旧传统中讲出新的故事,这样才能让一座古镇保持长久的活力。

我是浙江南浔人,12岁才迁居上海,所以我对古镇有着特殊的感情。走在南翔古镇里,我仿佛回到了我自己出生的地方,特别亲切。南翔最有名的是小笼包,诞生之初,它没有使用任何山珍海味,单凭鲜肉、葱和一些芝麻,就成了一道传世美味,从中足以看出江南人的精细、勤劳与智慧。现在,漫步古镇,现代化的痕迹越来越浓,古式建筑内部也大多是现代化的设施。但是,古镇的“里子”依然有一种忆古的乡愁,它作为一种文化标志,值得我们多思考,给予它新的意义。古镇文化助力城市软实力发展的秘诀,其实就藏在古镇的历史之中。

 “美食文化助力城市软实力发展”

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孔明珠

小笼包是南翔的“第一名片”。优秀的南翔小笼包有五大特征:皮薄、馅丰、汁多、味鲜、形美。其中,汁多是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

怎么做出正宗的南翔小笼包?猪肉要选黑毛猪,肉馅里调入肉皮冻;小笼包的面不发酵,擀皮子不撒粉而是用油面板,裹充足的肉馅,收口捏14个褶子;旺火急蒸,连笼上桌,配姜丝香醋。这些元素缺一不可,才能成全一笼真正意义上的南翔小笼包。

小时候,南翔离上海似乎很远,到南翔来一次叫“旅游”。有一次,我和我的5位女性朋友相约南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品味那一口正宗的南翔小笼包。现在,嘉定是上海“五个新城”之一,地铁11号线很早就已经通到南翔。这里日新月异,除了“当家小吃”南翔小笼包外,祖国东南西北各地的美食似乎都来到南翔“安营扎寨”。我想这是南翔人的聪明、大气,紧跟时代,以真心和诚心,和全国各地的人交朋友。

但南翔归根到底还是要先做好自己的品牌。有人说,传统小笼包好吃就可以了,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我想,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美食撰稿人的故事,或许可以给予我们启发。他在年走访了52家上海的小笼包餐馆,通过拆解、称重、品鉴,逐一记录,细致分析。年,他出版了第一版《上海小笼包索引》;年,他再次回访,出版了第二版《上海小笼包索引》。在许多人眼里,他简直是在浪费精力。但对商家和主厨而言,这本“索引”却价值连城。

做美食,尤其是要让美食文化真正助力城市软实力发展,必须要有进取心,要创新、钻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近几年,南翔小笼包也在创新发展着。除传统鲜肉外,三鲜、虾仁、松茸、野菜等馅心都让人眼前一亮。其实,南翔还有肥羊大面、罗汉菜等美食。一粒米不是只有烧白米饭一个出路。美食的创新不仅可以立足口味和口感,还可以瞄准产品化、年轻化和便食化,在用最本地、最“土气”的方法吸引游客的同时,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甚至可以开发周边产品,进一步提高美食的附加值和文化意蕴。

在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背景下,当前,南翔立志打造成为“融汇古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辐射长三角的科技文化创新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江南水乡”。我认为南翔古镇大有可为,南翔的美食闻名于天下不是一个梦。

 “品味古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汤蕴懿

为什么一提起南翔,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南翔小笼包?这不仅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更重要的是,南翔小笼包已经成为南翔镇的品牌标志和品牌记忆。

这种品牌记忆是值得传承的。小笼虽小,却体现着手艺人的智慧,承载着历史记忆,包裹着古镇温度,经历着开拓与创新。当一个品牌成为地方性的产品品牌,它的溢出效应就逐渐凸显,会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而区域的发展也会对产品的品牌发展起到更强的赋能作用。所以,品牌的品牌力和区域的影响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随着二者的不断交融,文化软实力逐渐形成。文化软实力,包含了品牌文化、区域文化、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文化赋予了区域和产业独特的品格。在区域和产业发展、创新的动力源泉中,一定有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如何在新的发展要求下、在新的外部环境下实现创新性传承?关键是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论,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为引领,以生活为基础,以消费为导向,以设施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要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唯有如此,才能让古镇焕发新的生命力。

其实,古镇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落后、与现代文明脱节。未来,线下和线上生活会在更加广泛、更加有深度的层面进行融合,未来的城市也会向着更智慧、更绿色、更弹性、更包容的发展方向前进。我们要利用好古镇宝贵的文化财富,赋予古镇新的文化内涵,让古镇的生产生活形态更智能,让本地住户和游客都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前,上海正发力建设“五个新城”,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意味着发展的“定力”和“活力”。事实上,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每一个“新城”都承载着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重要作用,都承载着“双循环”节点的重要使命。在此过程中,文化能让一个区域做到和而不同,能让一个区域在保有“个性”的基础上,拥抱更多可能。

区域的发展,是依靠有好奇心、有实践力、有专业素养、有跨领域综合能力的“新人”推动的。他们更加有创造力,也因对于文化的尊敬而更加富有人文关怀。我想,未来南翔古镇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将目光更多投向这些“新人”,投向价值引领、品牌溢出和供应链优化。

“讲好古镇故事,一定要有产品化思维”

“混知”首席内容官李翔

讲好古镇故事,是一个特别简单却又复杂的事情。它属于内容产业的范畴,简单在于“逻辑简单”——只要做出好内容,就可以形成传播。但它又特别难,因为做出好内容并不容易。因此,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不仅需要长期的努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用产品化思维进行内容创作,生产出真正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产品。

“混知”是科普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