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笼良心小笼包见证15年邻里和睦与信

李术华的包子店。

从年开始,李术华先后在南岸区罗家坝、南坪原二机厂旁、江北区原5路公交车站旁经营一家“何记小笼包”。30年来,李术华用良心和诚信做包子,得到周边群众纷纷点赞,小笼包不仅价廉物美,而且吃得让人放心。

清晨6点,天还是墨蓝色,江北区嘉华路上人烟稀少,路边的“何记小笼包”铺子却显得格外热闹。对于华新街的许多老街坊来说,15年来,这间只有三张桌子的早餐店是他们清晨的食堂。

“李大姐,两个鲜肉包子一碗豆浆,还要个糍粑块!”早上8点,华新村的赵媛和往常一样准时走进李术华的包子铺,点了喜欢的餐点。此时,店里的三张桌子已坐满了客人。

赵媛3年多前搬到附近,到李术华的包子店吃早饭,一周有四五次,“这个孃孃人很好,东西好吃还便宜。”李术华的包子店里,最多的客人就是赵媛这样的街坊,小店开了十五年,用李术华的话来说,“全靠街坊”。附近华新街不少单位的员工都是李术华的常客。“我们单位好多人,都是何包子的粉丝!”“何包子”是街坊们对李术华包子铺的爱称。

何包子关得早,去晚了吃不到,这是附近街坊都知道的事儿。4月5日上午11点多钟,李术华和店里的两个阿姨就已洗好了灶台、收好了桌椅准备下班了。一米高的笼屉贴墙码好。这天上午,约两千个包子、两大锅稀饭,全部都已卖完。

李术华每天清晨4点就要出门,步行15分钟到店里,因为从不用隔夜的材料,稀饭豆浆要现熬,做包子的面粉和馅儿也都是现揉、现和,所以李术华和几个阿姨必须抓紧时间。因为5点多钟,店里就会迎来第一拨客人,“很多都是交接班的环卫工。”

年,她和老公从四川邻水县农村来到重庆创业,就在南岸区罗家坝,从一个推车、几个笼屉开始,摆起了包子摊。起初一天卖出去几十个包子,起早摸黑地连“板板钱”都做不起。但她坚持每天手工揉面、用正宗夹子肉做肉馅,名声还真的一天天打响了,“他们的包子有股传统老包子的香味。”在老顾客刘大爷看来,李术华的包子很“正宗”。

尽管后来李术华几经迁移,从南岸落脚到江北华新街的一个支巷,最初的小摊也发展成了包子店,但“货真价实”的坚持没变过,她进肉、姜、葱、胡椒等食材都特别计较,葱要红头的,姜要大个成色好的……特别是对肉要求特严,供货商都是长期打交道有信任感的。

地势偏僻了,但人气却一直很旺盛。很多搬了家的老街坊,甚至会专门回来吃包子。曹婆婆原来住店对面,现在搬到民心佳园后隔一阵子也要跑过来几十个的买,“那边的包子店没这么好的味道。”

20多年来,李术华每年几乎只有过年才会休息几天,日复一日的辛苦,李术华却觉得很满足,因为不仅收获了街坊的信任,也收获了全家的幸福。

现在,李术华开了分店,分店由儿子打理,“最近我在观音桥新注册了家包子店,准备朝连锁经营方面发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石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