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吸引力,不亚于北京。作为经济重地,每年都有很多沪漂,期待能够通过努力和时间,来证明自己,改变生活阶层。
谁家学生毕业后,能够留在上海工作,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要羡慕一下。觉得一定很有钱,未来一定会有出息。
上海的超高人气和经济实力,也带来了连锁反应。高收入,自然就高消费。本地人还好,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吃不消。
网友晒上海物价:辣条都5块钱一根了,吃的肉疼关于上海物价的讨论,来自于一个外地人对上海好吃的东西的冲击。就随便找的点,辣条论根卖,5块钱一根,好吃,但肉疼。
巧克力19块钱一颗,看起来都很好吃,但一两口就没了。20块钱4个的可颂,觉得还可以,但仔细看,只有手指盖那么大,确实很迷你。
香蕉巧克力可丽饼,45块钱一个。开心果点心,68一个。一小份沙拉块4,还有的蟹黄面。
网友倒吸一口凉气说,不怪上海挣得多,这花的也多。在上海这个地方,不愁钱花不出去吧。笔者看的也是直皱眉,作为一个东北人,这个物价,确实有点冲击到我了。
笔者本来以为,这可能是去了很高端的地方,品牌的价格比较贵。想着看看评论区,上海本地的网友怎么说,是不是在哗众取宠,不看还好,一看上高消费的说法,算是落实了。
毕业生晒上海物价:麻辣拌也镶金边,本地人的凡尔赛让你没脾气如果说网友说的这些,是比较贵的东西。那我们就看看日常的消费水平,上海本地人表示一份豆花6块钱,油条4块钱,生煎包子12块钱4个。
同样作为经济重地的广州表示,豆花4块,油条2块,小笼包5块钱8个。同样都是发展机会很多,但消费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
作为东北人的笔者想说,咸豆花没有卖的,但是豆浆1块,油条1块,这么一对比,难怪她们都说东北有不一样的货币了。
有学生晒出来了自己在上海吃的麻辣拌,看起来不是很多,里面还有两大块玉米,但总价块钱。
有买馒头的学生说,买了3个馒头,就是很普通的馒头,花了8.8元。正常馒头就一块钱左右,便宜的还有几毛钱,3块钱一个确实是有点夸张了。
一份加了双蛋和里脊肉的蛋饼,需要21.8毛钱。这个价钱在外卖上,也还算可以接受吧,不过笔者舍不得罢了。
虽然很多本地人觉得消费水平不高,但她们是从小就习惯了。这种不一样的凡尔赛,让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毕业生们也吐槽说,上海算是待不下去了。挣得钱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上面优秀的人太多了,看不到希望,这种生活一点也不快乐。
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不要跟风,认清实力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因为就业机会多,大厂多,薪资待遇高,发展空间大,机会多,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有优势,因此吸引了很多毕业生前往。
最后能够留在这些大城市的学生,其实寥寥无几。北漂,沪漂了几年之后,很多学生都身心俱疲,不得不回家乡,发现还和家长的生活断层了。
在大城市的就业技能,在家乡根本连就业机会都没有。想回大城市工作,却发现怎么也挣不了一套房,没办法过上正常的生活。
所以毕业生在选择未来就业城市的时候,先认清楚自己的实力。优质院校的学生,可以根据人才引进计划过去,有住处,有户口,还能给家属安排工作。
热门专业学生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未来贷款安家辛苦点,但也不是不可能。有特殊本事的学生,也能闯出自己一片天地。
如果学校和专业,以及个人能力都不突出,辛劳能干,挣点辛苦钱,开个小店,也能收入满满。
如果这些都不沾边,就一心想着在大城市就一定能有出息。一个月赚着到的工资,看起来比家乡赚的多,但其实能剩下多少,生活的快不快乐,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自己心里清楚。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一个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地方。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金子确实会发光,但当一个地方金子太多了,金子也就不值钱了,要翡翠,要珠宝,要珍宝。#上海#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