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这件事,是具有时代特征的。
在二战爆发后的近30年里,叫阿道夫(与希特勒姓氏发音相同)的人骤减,直到60年代已经少之又少了。
我国也是一样,比方说50年代涌出了一批建国、爱国、援朝、超英等低识别度的名字。
而当战争过去,取名跟流行文化也越来越接近。例如在PokémonGo流行的年代里,不少宠物小精灵的名字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名字。例如Roselia(毒蔷薇),Onyx(大岩蛇),Evee(伊布)。
但是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只给自己取名,身边的万事万物我们都爱取个名。为此,我们总结了7个新时代的取名特点,这里面说的有没有你?
1.我孩子和书中主角同名耶
在给孩子取名这件事上,多数家长的态度是谨慎的,这种谨慎除了出于对小孩的感情,也有父母相信取名水准是自己文化素养的体现。
至于怎么能在简单的一个名字中包含读过多少书、对音乐的品味、思想是不是有深度等信息,有人想了个招,就是直接参考艺术作品里的人名给孩子取名。
美国社会保障局研究了那些在书里被作者生造出来的名字的受欢迎程度,发现有的父母真的很爱引经据典,比如因被作者尼尔·盖曼误拼,而成为书名的女名Caroline,在年其同名电影上映后,现实生活中被用作名字的几率一路攀升,到年已有人叫这个名字。而在《权力的游戏》中出现的Khaleesi一名,也随着剧集热播被一些父母用作婴儿名,到年美国已经有人叫这个名字。
2.改名不麻烦,好听最重要
先看看国外,年就有85,人改名。再看看中国,在改名上的较真又多了受高人指点这一层风水玄学色彩。
面对改名前后的复杂手续、各种证件补办不嫌麻烦,应该是人们在改名这件事上表现出的最大诚意。
3.大名参考名著,小名参考外卖单
现在的孩子,谁不是有至少两个名字的?一个大名一个小名。更有甚者还有什么笔名啊,学名啊等等。看看明星的孩子,不就有“小糯米”。我相信一定也会有叫“小笼包”的小名。
同时家长也不满足于只用中文取名了、但当中国人琢磨英文名时,也展现出了吃力水平,比如Apple、Cherry、Kiwi这种水果姐姐后援团。
4.要不先给别的取名练个手?
由于某些原因,当代青年在进入各个人生阶段时有点晚熟,许多千禧一代已经做好孤独终老的准备,很多人可能不会有自己的小孩,也没有机会经历给孩子取名的生活瞬间,那些初中查字典练习时给孩子想好的名字也不知道哪天才能用上,他们干脆在宠物身上找练手的机会(最后一个宠物有了八个名字)。
另外,取名作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迎新环节,有时能让谨慎的“新手父母”们思考上好一阵,即使你是个有才华的文字工作者,也可能遭遇孩子进门几周上不了户口的情况。按照传统方式吊书袋显得过于正式,“妞妞”挺随和但是重名率有点高,英文名倒是顺口,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先学会母语……
而宠物取名也没有那么容易啊,如果说取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一段关系的认可,那么坚持不给自家宠物取名而长期管它叫“喂”,理由是“有了名字就得读书怕他有负担”,也是这个时代的另一种爱意表达了吧。
5.给宠物取名这事儿多慎重啊,得拿家里其他物件儿练练手啊
现如今,人们给生活中的物件起名,很多不再是为了分门别类叫着方便,给泰迪熊、多肉植物这些已经有了统称的东西取一个拟人化的名字,像对其他人类一样把他们当成有灵魂的个体,也是许多当代青年给家里热水壶取名字的原因。
实际上,给车取名也是美国文化的一种。他们每年10月2号甚至还有一个不咋正式的“国家给车取名日”。
6.以前在纸质书上写名字,如今换到kindle上接着写
当代青年没事还喜欢鼓捣自己的一切电子设备,具体来讲,从手机、电脑、移动硬盘、kindle、路由器、Wifi到电子秤都得改个名字宣示主权。
又或者,那些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