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建于明代的私人园林,占地三十亩,是上海

江南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种类型,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智慧,涵盖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江南园林便是很多古今中外人士的喜好之地。所谓江南,很多人对这一词的定义不同,但大多都只认为江南存于江苏,事实上,在江浙一带都有江南的影子,江南园林中最为杰出的四大代表有: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以及无锡的寄畅园,除此之外,扬州瘦西湖、个园以及苏州沧浪亭、南通水绘园以及上海的豫园,也都是古典园林的典范。豫园,是上海市老城厢东北部的一个园林。在和朋友打算前往豫园的时候,也是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豫园一词与如今很火的糖水芋圆发音一样,每每念到这一景名,都想要畅快地吃上一碗糖水解解馋。趁着休息时间,我便趋身来到了豫园。江南的小雨也算是司空见惯了,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尤其是在每年的5-9月期间,这段时间基本上包揽了60%的降雨量,撑着几把小伞,欣赏这江南园林,也是一番滋味。豫园始建于明代,在年的时候,四川的布政使潘允端就在自家的潘家大院上建造起了园林,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也才有了今天的芋圆,相传,豫园在当时占地可有70亩地,是由明代的造园家张南阳所设计并且参与施工的,在当时,这可是个大项目,古人称赞豫园为“奇秀甲于东南”后来,随着潘允端的去世之后,潘氏家族也渐渐的开始没落,无力承担修缮园林的巨大开支,其后的几百年间,虽然说多有富家子弟购下豫园,但最终都因为战乱的关系,豫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曾经的70多亩地,变成如今仅有三十亩。江南的私家园林不同于北方的皇家园林,属于那种气派辉煌的类型,江南园林大多都是小巧精致细腻的类型,整个园林布局十分紧凑,根本没有空白荒芜的余地,处处都是景,景景都有情,三十多亩地本不大,但是因为实在太紧凑,以至于我游园的过程中竟然有找不到路的情况。对于此,我还是比较建议游客从正门进入,一进去的三穗堂,在门口处你便可以领到一张地图,有了这张地图之后,你就可以在这片园林中肆无忌惮地畅游了。穿过三穗堂,你就来到了仰山堂,北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以坐憩,站在仰山堂北面的水池边上,你可以看到水池北面气势恢宏的大假山,这座山是明代潘允端时期豫园的旧物,是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这也是张南阳存世的唯一作品,王韬是这样描绘这座假山的,“奇峰攒峙,重峦错叠”颇为贴切。豫园里面还有一个内园,这是清代修复豫园时期纳进来的小园子,内园里面有个木质的古戏台,酷似我在苏州全晋会馆里面所看到的那个古戏台一样,估摸着应该是当时哪位富家子弟看戏的专门地,听说,这座古戏台是若干年前从上海其他地方整体移动过来保护的,这倒也是个好主意,在上海站这个高楼林立的世界里面,像这样的“世外桃源”本就不多了,保存在这里,不失为一种保护古代文化遗产的好办法。豫园里面的绿化布局十分合理,层次分明,据了解,全园里面含有的古树古木就有27株,其中百年以上的20株,三百年以上的有2株,最古老的还是在万花楼前面的一株古银杏,已有余年的高龄,这也是秋天豫园的一大看点,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够拒绝得了秋天的银杏树。出了豫园,西侧不远处就是城隍庙,城隍庙是上海的热闹地,每天人来人往的,当然,豫园每天的人也不少,毕竟是个精致园子,想要不看到人头,拍几张好看的照片,有点儿难。总的来说,要是你喜欢热闹喜欢市井,豫园有很多小商品摊位可以供你挑选,也有很多没拆的小弄堂,这在上海可不多见,说是世外桃源也不为过,但是豫园这个地方的特色就不算很多,尤其是吃,豫园出名的南翔小笼包,可能是去的地方不正宗,并不符合我的口味,城隍庙亦是如此,难寻到适合自己口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