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江美食充满老上海特色的沪菜餐厅

餐厅名字简单,却充满老上海风情。所谓弄堂,是老上海的一种独特社区,由一整片街巷内的居民建筑所组成。弄堂本义指此类居民区中的小巷,类似北京的胡同。20世纪上半叶之前,上海的居民房屋大多建筑在弄堂制式的小巷内,有成排的独栋房屋或公寓楼或连成一气的排屋,彼此紧密相连,因此孕育了特殊的弄堂生活文化,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城市改造建设,弄堂和弄堂文化正在逐渐减少,但上海一些仍未发展的老社区,仍然存在着XX街XX弄的老式地址。临街餐厅的面积一般不会太大,推门入内仍然有个小玄关,没想到到餐厅老板愿意占用一点面积,布置一个磨砂玻璃屏风用以阻挡视线、以分隔餐厅入口与里面的座位区,有点高级餐厅的影子。布置简约典雅,尤其餐厅正中央这个仿圆拱吊顶,感觉就好似电影电视剧所带给我们,属于、3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的高级餐厅装修风格。配合这种装修风格,墙壁上的布置同样简约、并配合怀旧风;既有五六十年代非常有名、位置就在附近的龙门大酒楼照片,也有法租界年代、上海黄浦江沿岸的外滩风光油画。在这种环境下食上海菜,对出品的要求自然有所提高、直觉上也认为出品素质必定不会太差。在香港吃上海菜,小笼包($38)是必然会选择的点心。$38一笼四只小笼包,以今时今日香港的高昂物价,定价不算贵,其他名头更响亮的上海菜馆索价更高。只不过见到那一笼小笼包之后,满怀期望的心情即时被打沉:「虽然不算贵、但价钱也不见得特别便宜,卖相如此差劲的小笼包,只比街坊小店稍微好一点」四只小笼包完全倾斜聚在竹笼的其中一边,还要差不多纠缠在一起。皮厚,虽然有折纹、但处理得非常草率;其中有一只小笼包甚至完全陷下去,清楚见到内里猪肉浆馅料的外形。这个情况下的小笼包,即使如何小心地用筷子夹起任何一只,都无可避免会弄穿外皮、流出汤汁。吃起来外皮偏黏身,汤汁份量又不多,与预期之中的美味小笼包有很大落差,只不过总算较那些街坊上海小馆好吃。老实说,讲味道勉强值三颗星;但卖相实在太差,加上事前有期望,扣分之下只剩下两粒星。餐厅自诩上海馄饨顶呱呱,就叫了一碗菜肉馄饨(8只)($48)。表面看来馄饨外形相当工整漂亮,先喝一啖清汤试试味道。味道清淡,不单止是咸淡的清淡,是没有味道的清淡;与理想中的清鸡汤底完全不能比拟,想不到汤底如此差劲。掏起一只菜肉馄饨,外形果然非常漂亮,撇除那个差劲的汤底,单单只讲馄饨外形,的确有自夸的实力。味道方面,馄饨皮厚薄均一,不会出现食完馄饨、但剩下一团馄饨皮的问题。白菜猪肉馅料分量适中,只不过肉汁稍为欠奉,咀嚼下来不够松软。整体味道只算一般而已,竟然是自诩的招牌上海点心?蒸银丝卷($18)是小女儿的至爱上海菜。在笔者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式白面包,基本上没有好不好吃的分别,但这一件蒸银丝卷就输在卖相差劲。外型偏向肥短已经不好看,最失败就是欠缺了银丝卷所应该有、一条条丝带状的面包条;从横切面可以清楚看见整块银丝卷的中心是结实的,并非一条条的面包条。香酥鸭半只($)外型干瘪瘪、完全没有吸引力。虽然明知和四川樟茶鸭的炮制方法不尽相同,但最近食过一两次樟茶鸭确实非常美味,比较之下自然就给比下去了。这只香酥鸭既好似炸过、又好似烟熏过,但无论用采用什么方法烹调,肯定系过了火喉;鸭皮表面完全没有油光,甚至睇得出流失了大量肉汁水份,做不到只是将表皮炸香炸脆、同时保持内里肉汁鲜嫩的重点,夹起一件鸭肉就清楚看见粗鞋、干涸的肉质纹理,幸好食落口未至于纤维粗糙,只是肉汁偏少、唔够香气。醉鸡担担面($75)乃便宜又划算的选择,皆因单点一碗担担面(即使好似话会大碗一点)都要$48。见到实物之后心底里更加大呼便宜,担担面份量其实已经不算少,醉鸡份量更加是出乎意料地大份。醉鸡的酒香浓度刚刚好,既渗入鸡肉、带有淡淡酒香,但份量又不会过多而以至于渗出苦涩味。鸡皮又够薄、爽口、嫩滑。如果这一只是鸡髀,相信会更加好食。面条铺排得尚算整齐,保持一梳的外观。粗细均一,质感软滑、腍绵,做到正宗担担面条的要求。汤底够香浓,只差肉碎分量略少,也未够香辣。来吃之前本来没有什么期望,以为只是一间出品还算不错的上海菜小馆。到餐厅见到整个装修环境之后,期望又提高了。但真正品尝过出品素质之后,满怀希望的心情又会被打沉。也是这一个「期望过高失望而去」的原因,即使实际素质并不是真的难以下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