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节,唱给母亲的一首赞歌
文
驿运隋唐
年“五一”期间,我回了趟老家,探视已年过八旬的父母,并和父母就往事和家事聊了许多。
据母亲说,年为发展工业,国家到农村大量招收工人。招工人数很多,周边村庄的青年男女踊跃报名。没有车,母亲她们就步行到宿州,再转乘到蚌埠的火车。到蚌埠后,同来的人先集合,分到不同的工厂,再由工厂来人接走。母亲被分到蚌埠空气压缩机厂。
母亲所在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老厂、新厂多个厂区,分锻工、铸工、焊工等好多工种,工人得有近万人。母亲笑着对我说,开始她是学员,工友晚上干活时,她挑着灯笼照明。需要熬夜,她老是犯困。不久,领导就给她调换了岗位。
母亲被分到钢焊车间学电焊。母亲说,带她的师傅不到一个月就休了产假,她就跟一名年龄大些的工友学技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为支援农业生产,工厂需大量制造双铧犁。领导分给她一台机子,母亲自己摸索着学,有问题就请教其他工友。不懂就问,母亲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电焊技术,不久就能独立作业,且质量过硬,工作效率很高。现在说起来电焊的分类和各种焊工技巧,如怎样减少气泡、怎么焊出各种花纹,母亲还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母亲处处争当先进,想方设法要走在别人前头在生产建设中当排头兵。同样的工作时间、同样的产品,别人能焊30个,母亲交班时咋也得焊32个或35个。母亲说,一次上夜班,她干活时入了迷,钢板反弹过来,脑袋上顿时血流如注,至今头发中间还留有一道疤痕。当同来的人还是学员时,她就是二级工了;当别人是二级工时,她已经是三级工了。
母亲说,刚入厂时伙食很好。她记得食堂里饭食种类繁多,师傅变着花样,饭菜尽量适合不同地区人的口味。早晨是馒头、稀饭、米饭、咸菜,中午和晚上炒些时令蔬菜,有肉有油,还有汤。最受欢迎的是“菜米饭”,就是用米饭熬粥,夹杂着萝卜、粉条、白菜之类,比稀饭稠,但又比米饭好吃、抗饿。大家排队打饭,花钱不多,不光能吃饱,还能够吃好。母亲笑着说,那时一斤面能出6个馒头,她一顿吃2个就够;一次几个人说咱试试,看咱到底能吃几个馒头?她就一口气吃上6个,肚子撑得很难受,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吃2个馒头。上班是三班倒,晚上加班的人有宵夜,母亲因为技术好级别高,上晚班时经常能喝到西红柿鸡蛋汤。
母亲生活很节省,开的工资不仅够自己吃饭、花销,还能剩余些寄给姥爷姥姥贴补家用。母亲有个好姐们,找的对象是解放军,驻扎在工厂附近,她们都见过面。以后部队开拔到新疆,再后来整体转业为农垦职工,这位阿姨随军到了新疆。母亲说,分别时她们一起照了相,后来还通过几次信。再以后,通讯地址弄丢了,她们就再也没能见过面。
车间的书记是位老党员。他是个好人,说话细声慢气,为人和蔼可亲,很关心职工生活,数次鼓励母亲写入党申请书。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母亲年2月入了党,并于年3月如期转正。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工友们有回家探亲的,这位领导就告诫大家要服从指挥,安心生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堂里伙食品种越来越少,由干变稀;细粮减少粗粮增多,夹杂些红芋片子、豆饼之类,饭菜质量越来越差,大家都吃不饱。每月粮食开始定量,不允许超支。母亲一个月定量32斤,以后变成28斤、22斤、20斤。女职工还好说,饭量本来就不大,多喝几碗水,勉强能吃饱;男职工要干重体力活,消耗大,40斤的口粮(且逐渐递减)肯定不够吃。母亲说,因为晚班有宵夜补贴,能吃点饭食,有位男工友就主动申请上夜班。白天他睡不着,就走十来里路,在附近的村庄周围转悠,瞪大眼睛到处寻摸。有时运气好,能从农民收获后的庄稼地里弄几个手指粗的胡萝卜,或萝卜樱子,或鸽子蛋大的土豆、红芋,或其他什么可以吃的东西。他就拿回来,自己用铁皮焊个小锅,添上水,煮着吃。
父亲插话说,年他在百善上农中,一顿能从食堂领到一个馍。馍是杂面和青菜混合而成,有孩子拳头的一半大,跟现在街上卖的小笼包差不多;刚蒸出来趁热好吃,凉了、硬了就揦嗓子、难以下咽。因是农校,有自己的土地和收获的庄稼,食堂改善伙食,用蓖麻籽炸油,有时也用红芋叶或红芋梗或野菜炸丸子。干硬的馍掰碎了放热汤里一泡,一样很好吃。周一省下的馍周二吃,周二省下的馍周三吃,如此反复,一周能省下七八个馍。劳动间隙,有些学生将攒下的馍用竹刀划成小块,饿急了就拿出来吃一小块,细细品咽,过一会再吃一小块,一个馍能吃上一天。周六黄昏或周日早晨,父亲多喝上几碗汤,拿上当顿的馍和前期省下的馍,出了宿舍,一漫拉斜顺着野地回家。紧抱着布包,父亲连走带跑,不敢在路上停留。回到家,父亲将馍交给奶奶。奶奶从食堂打回饭汤,将馍掰成小块,与家人分食。
当时经济着实困难,国家将工厂企业转、停、关、并,并动员工人回乡支援农业。工人们有偷着跑的,常常一夜醒来,很多工友就不见了。母亲说,领导数次找她谈话,作为党员,要求她起模范带头作用。开始时,动员她去双河农场,毕竟是国营单位,说以后城市招工时会优先考虑。母亲觉得都是干农活,就不如回老家务农,起码有亲人朋友能互相照顾。临走时母亲说自己的工作证和工会会员证丢了,没有上缴厂里统一销毁;又开具了一张“职工参加农业生产证明书”,这样就能证明自己曾经在蚌埠工作过五年。现在回忆,母亲还是很伤感,那么大的一个工厂,一万多工人,说没就没了。
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后,母亲还是事事带头、处处争先,努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再以后,就遇到了父亲,有了我们一家人。记得我五六岁时,有一次母亲开党员大会。我自己走着去乡政府大院里找母亲,母亲告诉我回家问父亲要钱交党费,具体多少钱记不清了,大概是五毛钱。那时候我们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很是荣耀,当然年撤乡并区改镇后,我们村就成为一个普通村庄了。
年起国家废除农业税,种地不用缴公粮,国家还给补助。后来,国家财政拨款,给农村的老年人发生活补助,开始是每人每月55元,以后逐渐递增。再后来,国家给农村的老赤脚医生、老民办教师、老社办企业工人按月发补助。想到母亲年轻时当过工人,后来响应国家“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下放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父亲就决定去找找看。四处奔波经历一番艰辛后,母亲终于落实了工人身份,每月能拿到40元生活补助。钱虽然不多,但能证明母亲曾经是个工人。
母亲是党员,常常以身边的例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党的故事、讲党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历程。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姊妹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也都积极要求进步,大都入了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我看母亲的证件,身份证、工作证、工会会员证上姓名有同音字,年龄也有差别,父亲说年国家才开始施行并逐步推广居民身份证制度,都是手工填制,时间久远肯定有误差。母亲年2月入党是确定无疑的,有组织部门发的党员证为证,这么算来,母亲在党已经62年了。
母亲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了一辈子。早些年儿女上学花销大,为多挣点钱,母亲就种菜、种麦子、种玉米、种棉花、种绿豆之类农作物,割麦、打农药、打叉、拾棉花等重体力活累弯了腰,还患上了心脏病。年我上大二时,母亲不慎滑倒,摔断了腰,打封闭后慢慢休养。年6月,母亲患上脑梗,幸亏发现早及时送医治疗,恢复得还算不错,现在左手伸不直、握拳有些困难。如今父母住在村里,年老体衰不能再下地干活了。一辈子的劳碌命,父母闲不住,就在庭院里种上蔬菜,平日里自己做饭吃,每天都在村里转悠转悠。
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光说自己身体很好,能吃能睡,不用子女担心;还很挂念我的痛风,要求我不要老呆在电脑旁边,常站起来四处走走。作为儿子,我衷心希望父母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壹点号驿运隋唐相淮山居